【科幻書記】SFAZ(5) 永生之追尋──Larry Niven作品中的理性終點

Copyright (C) 1996 by Mahasamatman, All Rights Reserved.

Larry Niven 的科幻作品一直是膾炙人口的。他承襲了古典科幻 大師諸如 Isaac Asimov,Robert A. Heinlein 等人的衣缽,以科學 為經, 幻想為尾,建構了一部又一部精彩的作品。 從 Known Space 系列,The Integral Trees 系列,一直到他和 Pournelle 合寫的幾 部小說,在在都發揮了他奠基於科學和邏輯的想像力。不論是 Known Space 系列中龐大得超乎想像的《 Ringworld 》 [8], 《 The Integral Trees 》 [16] 裡無重力的氣環中獨特的生態環境與進化 過程, 或是《 The Mote in God's Eye 》 [14] 裡謎樣的外星文化 週期,他創造的世界都有科學上的可能性與信服力。無怪乎他被推崇 為頂尖的「硬」科幻 (hard SF) 作家。 另一方面,他擅長於運用電 影一般寬視角的描繪手法也為他筆下的世界增添了磅礡的氣勢。

跟隨著對他混合科學和幻想的能力的讚揚來的,也是對他的作品 中角色性格浮淺和不擅長營造故事情節和氣氛的批評。或許這是因為 他全力投注在巨觀的世界建構中,對於微觀的個人及細節就比較忽略 了。由於這種巨觀的色彩,他的小說大部份都在探討科技發展對社會 的影響;他筆下的人物不過是用以凸顯社會變遷的工具。更進一步地 ,他承繼了古典科幻的傳統,將科學理性主義的樂觀毫無保留地表達 在作品中:他不但認為科技的進步不但是社會及文明進步的主要動力 ,更是萬靈丹;相較於其所擴展的新視野,和衍生來解決問題的新能 力,縱然偶而引起社會及文化上的一些困擾及問題,也不過是這歷史 必然過程裡必需的小小代價。更何況,也就是有了這些問題,才衍生 出更多的需求,進而激發了新的發展和進步。

##ReadMore##

要更看清楚他的觀點,只要比較一下 Niven 在 Known Space 系 列中創造的 transfer booth 和 Alfred Bester 在《 The Stars my Destination 》 [6] 中的 jaunte, 就會了解 Niven 作品中的科學 理性主義有多根深蒂固了。在 Bester 的書中,jaunt (一種瞬間移 位的方法)造成了治安的敗壞、大男人沙文主義的再起、運輸體系的 崩潰、以及隨著經濟壓力而來的行星戰爭;可以說整個人類的文明及 社會都幾乎毀於一旦。 而在 Niven 的書中,tansfer booth 所引起 的改變,無疑是正面大於負面的。縱然它造成犯罪率的上升,也引起 偶而的暴亂(比較像是交通阻塞),大體上並沒有多大的問題。當然 了,新的事物無論在社會、文化上都會有所衝擊。 但是 Niven 大體 上認為人類對新科技的融合力相當高,縱使初期會經歷一些困惑與猶 豫後,終究會調適過來。這樣的觀點,的確是相當樂觀。

在這種科學理性主義的氣氛下, 當 Niven 開始在作品中探討有 關永生的渴望時,讀者一點也不驚訝。畢竟,如果一個生物最基本的 本能是追求生存的話,那麼永生就是最終極的希望。大部份的科幻名 家似乎都極少觸及這個問題;即使有,也沒有人像他一般,在許多作 品中, 或直接、或暗示地觸及這個問題。 不論是《 The Protector 》 [10] 中喪失了子民的 Pak protector、 《 Neutron Star 》 [11] 中謹慎膽怯的 Puppeteer、 《 Ringworld 》中永遠年輕的 Louis Wu、 或是《 A World Out of Time 》 [12] (中譯《無時世 界》 [13] )中和時間奮戰不屈的 Corbell, 其實都代表了 Niven 心靈遊戲場中的夢想。在此且讓我們看看他的終極大夢吧!

《 Ringworld 》一開場,Louis Wu 從他兩百歲的生日宴會中溜 出來, 藉著 transfer booth,夸父追日般地跟隨著午夜線繞著地球 跑,嘗試著去抓住正在逝去的這一天。其實他根本不必去珍惜時間, 由於 booster 的藥效,他可能永生不死。 但即使如此,Niven 還是 用他來代表了他的意願的延伸。當然了,Niven 並不想真正去面對永 生、長壽社會所帶來的問題,像亂倫和基因混雜的可能性,和人口無 限增長的危機。他的假設是,正如同他其他概念的假設,「每一個社 會、文化問題總有解決之道」。所以我們看到的社會,是早已有了人 口控制以及其他方法來處理長壽問題的社會。讀者永遠看不到陣痛期 的混亂。

雖然他抱持著樂觀的態度,他還是得承認無論是什麼樣的進步, 社會都得付出一些代價。《 The Ringworld Engineers 》 [9] 中的 Louis, 就是因為長壽富足的社會實在無法提供新的刺激而變成「電 流癮」( current addict )。這也難怪,長壽意味著生命經驗的一 再重複。不論是再怎麼刺激的事物,經歷過二三十次後,恐怕也會讓 人覺得枯燥無味。 連 Douglas Adams 的《 Lif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 [1] 中永生的可憐蟲都要用侮辱宇宙中每一個生物來 打發時間,Niven 怎麼可能不提供一些救贖之道給他筆下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地過著相同生活的角色呢?選擇與外界疏離,只經由電流刺 激腦部的興奮中樞做為感官的唯一來源,再也平常不過了。

另一方面,膽怯似乎總是和長壽、永生常相左右。其實這是完全 正常的反應:當一個人知道自己可以活得很久,而唯一的障礙是意外 事件時,他當然會謹慎小心,保守地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Puppeteer 的膽怯看似極端地可笑,卻是理性推論後必然的結果;而這個結論, 早已根深蒂固地影響了 Puppeteer 的文化了。 他們輕易不做有危險 性的事,甚至於極端到要雇用其他族類來替他們冒險。人類之所以還 具有冒險犯難的精神,恐怕是因為人類剛發明長壽的方法沒多久,還 不能瞭解長壽的內涵與負擔。在這一點上,Niven 承襲了他一貫的觀 點,只是輕輕地描繪了表面的社會行為,並沒有深入探討其背後的心 理變化及更深層的負面影響。 讀者只要想起 Isaac Aisimov 的 Robot 系列( [2][3][4][5] )中 Spacer 失敗的原因(長壽以及隨 之而來的畏縮不前), 就會知道 Niven 在處理負面影響時多有選擇 性了。

在永生的方法上,Niven 偏好於肉體的永垂不朽,並未汲汲於探 討其他形式的可能性: Puppeteer 本來就是長壽的族類; Pak The Protector 靠的是 Tree-of-Life Root; 人類則使用 booster 藥物 。 不像 Arthur C. Clarke 在《 2001 年太空漫遊》(《 2001: Space Odyssy 》 [7] )中所提出的純思想、 精神的存在, 或是 Frederik Pohl 在 Heechee 系列 ([18][19] ) 中大談的電子人格, Niven 似乎只相信血肉原形的永生。雖然他也談到人格和電腦的結合 (《 The Integral Trees 》、《 The Smoke Ring 》 [17]、 《 A World Out of Time 》),但這些人格個性只是電腦程式的一部份, 仍然受到程式指令的控制,無法像 Pohl 的電子人格一樣是個獨立自 主的個體。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 A World Out of Time 》, 台灣的「國家 出版社」曾經有中譯本。 這本書是 Niven 的作品中較少引起注意的 單部著作,但它卻是 Niven 永生大夢最詳盡的註腳。

《 A World Out of Time 》的前身是 Niven 的一個短篇故事。 在這本書中,主角 Corbell 追求生命的延續有幾個階段。 首先,他 是個低溫冬眠的病人,想藉著未來醫學的進步來治癒當代無藥可醫的 絕症。 其次,當他醒來發現統治的 State 將他復甦的目的不過是要 強迫他駕駛太空船,花上將近兩百年的時間到附近的星系去散播進行 地球化改造的探測器時,他私下改變飛行計畫,奔向銀河系的中心環 繞一周。他想利用愛因斯坦相對論中時間減緩的效應,用 20 年的主 觀時間,換取數十萬年的地球時間;這期間,State 恐怕早已壽終正 寢了,他將會有足夠的時間來過自己選擇的一生。接著,由於加速度 估算上的錯誤,在他垂垂老矣時才回到三百萬年後的地球時,他仍然 不死心,在已迥如異星的地球上遊蕩,嘗試著解開傳說中的永生之謎 。最後,他的決心終於得到報酬,發現了永生的機器。

在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對生命的留戀超越了道德的對與錯,也 超越了任何個人或組織的控制。面對著絕症,Corbell 選擇了低溫冬 眠;面對著控制一切、龐大神秘的 State,他選擇了時間減緩來脫出 困境;最後,面對著已成異類的人類後代,以及完全改觀的地球,他 仍然勇於挑戰生命的束縛。 如果這還不是 Niven 自身追求永生強烈 意願的體現,我們真不知道要置這本書於何處了。

[1] Adams, Douglas,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p. 227pp, Harmony Books, New York, 1st ed., c1982.

[2] Asimov, Isaac, The Caves of Steel, (ISBN 0-345-31389-5), p. 209pp, Ballantine Books, New York, 1983, [c1953, 1954]

[3] Asimov, Isaac, The Naked Sun, (ISBN 0-345-33031-5), p. 208pp, Ballantine Books, New York, 1985.

[4] Asimov, Isaac, The Robots of Dawn, (ISBN 0-385-18400-X), p. 419pp, Ballantine Books, New York, 1983.

[5] Asimov, Isaac, Robots and Empire, (ISBN 0-385-19092-1), p. 383pp, Ballantine Books, New York, 1985.

[6] Bester, Alfred, The Stars My Destination, p. 197pp, Gregg Press, Boston, 1975, [c1956].

[7] Clarke, Arthur C., 2001: A Space Odyssey, p. 221pp, Nal Dutton, New York, [c1968].

[8] Niven, Larry, Ringworld, p. 342pp, Ballantine Books, New York, 1981, c1970.

[9] Niven, Larry, The Ringworld Engineers, p. 357pp,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New York, c1980.

[10] Niven, Larry, The Protector, p.???pp, Ballantine Books, New York, 19??.

[11] Niven, Larry, Neutron Star, (ISBN 0-345-29665-6), p. 285pp, Ballantine Books, New York, 1983, [c 1968].

[12] Niven, Larry, A World Out of Time, (ISBN 0-03-017776-6), p. 243pp, Ballantine Books, Garden City, NY., 1976. Hardback

[13] Niven, Larry, 無時世界,p. ??,國家出版社,台北。19??。

[14] Niven, Larry and Pournelle, Jerry, The Mote in God's Eye, (ISBN 1-56865-054-X), p. 475pp, Simon and Schuster, New York, 1974. Hardcover, US$ 12.95

[15] Niven, Larry and Pournelle, Jerry, The Gripping Hand, (ISBN 0-671-79593-2), p. 401pp, Pocket Books, New York, January 1993. Hardcover, US$ 22

[16] Niven, Larry, The Integral Trees, p. 212pp, Ballantine Books, New York, c1983.

[17] Niven, Larry, The Smoke Ring, p. 362pp, Ballantine Books, New York, c1987.

[18] Pohl, Frederik, Heechee Rendezvous, p. xx, 311pp, Ballantine Books, New York, 1st ed., 1984.

[19] Pohl, Frederik, The Annals of the Heechee, p. 338pp, Ballantine Books, New York, c1987.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