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I 沙漠之鷹半自動手槍

理論篇

IMI Desert Eagle .357 Magnum

IMI Desert Eagle 是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IMI)在 1982 年推出的大型 半自動手槍,使用的是通常只在大型轉輪手槍上才看得到的麥格農子彈 。所謂「麥格農」,指的是比同口徑的其他子彈更有威力的子彈,可以 說是升級型。由於威力比較大,後座力較大,膛壓也比較高,需要更厚 重的槍管及閉鎖機構;一般半自動手槍使用後噴式或短後衝式的設計, 在閉鎖的強度上稍嫌不足,因此通常只有轉輪手槍才使用麥格農子彈──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克林伊斯威特在 Dirty Harry 系列的電影所用的 .44 Magnum 轉輪手槍。而無可否認的,像這類好萊塢電影也有推波助瀾的 功用,讓「麥格農」子彈這個純粹美國草根文化的產物傳播到各國去。 不過一般來說,還是以美國市場為大宗。

「麥格農」子彈的用途在美國主要是用在打獵和競賽射擊上。由於它 們的威力,也有部份治安人員喜歡使用,防身自衛的也有──後者通常都 是 .357 Magnum,再大的口徑一般人就很難適應了。不過在作為自衛或治安 人員用的彈藥時有兩個主要缺點:一是轉輪手槍容量有限,通常只有六發 ,而且裝彈、卸殼麻煩。二是轉輪手槍的後座力是硬碰硬,在第一時間直 接傳遞到射手身上,而不是像半自動手槍那樣,藉由複進簧和滑套的緩衝 作用,慢慢地傳遞後座力;因此「麥格農」子彈使用在轉輪手槍上的後座 力現象十分明顯,體型單薄的人就比較難承受。

##ReadMore##

所以,當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在 1982 年推出 .357 Magnum 口徑的「沙 漠之鷹」(Desert Eagle),立刻引起很多人的興趣。這是半自動手槍, 彈匣容量是九加一顆(已上膛),後座力也比較小,有麥格農轉輪手槍 的威力而無其缺點。這十多年來,經過多次改良,到目前為止,總共有 四種口徑可供選擇: .357 Magnum,.41 AE(.41 Magnum),.44 Magnum, .50 AE(.50 Magnum),而最新的 Mark XIX 系列更提供這四種口徑槍管互 換的功能。另外,最近更推出了一個新口徑: .440 Cor-Bon ,這是非常強 力的彈藥,它的威力跟下列典型的手槍子彈比較一下就可以知道了:

口徑 彈頭重量(g) 初速(m/sec) 出口動能(J)
9 mm Luger 7.45 (115 gr.) 352.0 462.3
.357 Magnum 10.24 (158 gr.) 376.4 725.4
.44 Rem. Magnum 15.55 (240 gr.) 411.5 1316.5
.440 Cor-Bon 15.55 (240 gr.) 579.1 2603.2
.45 ACP 11.99 (185 gr.) 234.7 330.8
.50 AE 19.43 (300 gr.) 457.2 2033.7

「沙漠之鷹」是支大而重的手槍,槍本身連空彈匣就已經是 1.9 公斤。它有兩種尺寸的槍管:161 mm(6 吋)或 254 mm(10 吋),在使用 161 mm 長的槍管時,全長是 269 mm(10.6 吋)。要比較的話,台灣警方的制 式九毫米手槍 S&W 5904 長 190.5 mm,重僅 1.06 公斤。

除了尺寸大之外,它的外觀就和一般半自動手槍幾乎沒有 什麼差異,一樣也有滑套卡榫、彈匣卡榫、保險鈕等等,但是它的內部結 構和操作原理卻有很大的不同,與其說是手槍,不如說比較接近半自動步槍 的結構。它的槍管是固定式的,在近槍口處及膛室下方跟槍身連接,在射擊 時不會移動,在理論上來說會有助於射擊的準確度。但是它跟所謂的直接後 噴式(Walther PP/PPK)或延遲後噴式(MP5)又不一樣,應該算是氣體活塞 推動式的。它外觀上的槍管非常大,其實是把真正的槍管與瓦斯通道都包在 裡面。它的氣體作用方式也比較特別,一般半自動步槍都是在近槍口或槍管 一半處從槍膛導出已經減壓的瓦斯來推動活塞,它的瓦斯導孔位置卻非常接 近膛室。子彈一擊發,極高壓的瓦斯幾乎馬上就進入瓦斯通道,被導引向槍 口的前方,然後再被導引往下往後,直接推動固定在滑套上的活塞,並沒有 使用一個氣密的瓦斯缸管。滑套後退時會將槍機帶動向後,由於槍機上突柄 的設計,整個槍機會旋轉解除閉鎖,然後完成拋殼、上膛、並且重新旋轉閉 鎖的動作。因此,如果將滑套固定在後,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外槍管和槍身之 間的空間裡有個活塞暴露在外。

IMI Desert Eagle Scheme

由於它氣體操作的方式,加上滑套和複進簧的緩衝作用, 「沙漠之鷹」的後座力現象明顯地比同口徑的轉輪槍小很多,甚至比小一 號口徑的還要小。就以 .44 Magnum 口徑的「沙漠之鷹」來說好了,它的後 座力現象比 .357 Magnum 的左輪槍(Ruger GP100 系列)還要小。當然,除了它 的操作方式之外,它的重量與尺寸也是降低後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 ,由於這種氣體運作的結構,它的槍口爆風和火焰也比較小一點。

由於它的外型特殊,給人一種權威感,因此有很多好萊塢 的動作片裡都有它的身影,例如像是 Eraser、Under Siege 2、Get Shorty、 Pulp Fiction、Last Action Hero、Robocop 2, Rambo III, Beverly Hills Cop II, 它都 出現過。不過實際上由於它太大太重,根本不適合個人防身之用,反而它 的威力與準確度用在打獵和金屬靶(metal silhouette)競賽上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以下是 IMI .44 Desert Eagle 的性能規格:

子彈規格:.44 Magnum
口徑:.44 英吋
槍管長度:161 mm(6.34 英吋)
全長:269 mm(10.6 英吋)
全高:144.5 mm(5.69 英吋)
全寬:32 mm(1.26 英吋)
空重:1.89 公斤(62.8 盎司)
空彈匣重:0.12 公斤(4.1 盎司)
作用方式:氣體操作、旋轉閉鎖式槍機
來福線:6 條多角形右旋
膛線纏距:457.2 mm
彈匣:8+1 發
照門:前後皆可調整
瞄準基線:215.9 mm

實戰篇

日前是開年以來第一次有時間到靶場,由於只有我帶了CZ,吾友尼爾 什麼都沒帶,所以臨時決定租一支「沙漠之鷹」來玩玩。

靶場有兩支「沙漠之鷹」出租,一支是 .44 Magnum,另一支是 .50 Action Express (.50 Magnum)。前一陣子尼爾才把一支 .357 Magnum 的左輪槍賣掉, 之前我幫忙把他剩下的四盒半子彈出清,打得兩個人齜牙咧嘴、筋酸骨軟的,從此 之後對任何標明 Magnum 的東西深懷戒心。這次當然是挑口徑小一點的 .44 Magnum 了。

拿到「沙漠之鷹」,第一印象是:又大又重。在用 9mm 或 .40 S&W 口徑的手槍時,我大部份都是使用左手掌在右手刀下沿的支撐式射姿,準 確度還不錯(老王賣瓜的啦);但握住 Desert Eagle 時,發現右手根 本無法握住整 個握把,只好左手上來一起環握住,右手向前推,左手向後拉──這就是所謂的 Weaver stance。穩固是穩固了,但是槍身的重量讓雙臂肌肉很緊張,不免有縱向 的飄移。後來再查一下資料,才知道這是「沙漠之鷹」正確的握法,支撐式的握法 會對彈匣施加太多壓力,很容易卡彈。不過當時是迫不得已,誤打誤撞的。

另外由於整個結構複雜且需要一些重量,相對的兩個複進簧也很 緊,需要一點力氣才能將滑套拉到最後。問題是整支槍尺寸太大,沒有辦法一手 拉滑套、一手握槍把,而手指還能夠得到滑套卡榫。我們兩人試了多次都 失敗,最後只好插入空彈匣才能卡住滑套。

正式開打前先熱熱身,畢竟已經一個月沒打了,先用 CZ 打掉半盒 9mm 後,裝上 Federal Premium .44 Magnum CastCore,一切就緒,準備開工。首先, 它的板機行程比較長一點,但是還算平順,板機壓力跟 Glock 差不多。後座力是很 大,有一發我沒站穩還後退了一小步;但是在感覺上來說,要比 .44 Magnum 的左輪 槍小很多,甚至還不如 .357 Magnum 的左輪;槍口上揚的情形很嚴重,無法快速射 擊,不過比左輪槍好一些。由於槍的重量和對後座力的預期,首五發散得一塌糊塗 ,50 呎外的彈著群大概有一呎大。尼爾換手後也是差不多,不過他比我單薄,後座 力的衝擊感更大。再度換手後,比較習慣它的後座力,槍身的重量仍是個問題,彈 著群是小了一些到五吋左右,還是不怎麼好。打完一盒 20 發,我們決定不再繼續 ,幹嘛花錢修理自己?

重新用 CZ,發現根本沒什麼後座力的樣子,9mm 跟 .44 Magnum 比 真的是小兒科了。不過這時候「沙漠之鷹」的後遺症才顯露出來,我發現雙臂的肌 肉發抖,回想一下大概是因為「沙漠之鷹」的槍重 再加上要承受 .44 Magnum 後座力 的關係,讓肌肉過勞了,結果是後來 9mm 打得都很糟,多糟呢?不提也罷!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