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介:深海迷藏─美國潛艇秘密行動軼史

書介:深海迷藏:美國潛艇秘密行動軼史(Blind Man's Bluff: The Untold Story of American Submarine Espionage
By Sherry Sontag and Christopher Drew, PublicAffairs: New York, 1998, 352 pages

這是最近看的一本書,從書名看來,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這是一本有關潛艇情報戰 的秘史,主要涵蓋的範圍是冷戰期間,美國潛艇以蘇聯為主要對象進行的情報蒐 集工作。

這本書中許多資料仍是列為機密,但是作者找到了許多曾經參加過這些行動的人 員,由於冷戰結束,深覺保存歷史的重要性遠比保護這些陳年機密要重要的多, 因此他們由口述中蒐集到許多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再加上對已解密檔案的研究, 於是寫成了這一本非常翔實而又富饒趣味的書。

許多書中敘述的事件在今天讀來仍然令人嘖嘖稱奇。例如,它談到美國核子攻擊 潛艇「拉本」(Lapon)號,成功地跟蹤一艘蘇聯「洋基」(Yankee)級核子飛 彈潛艇而不被發覺達 47天之久。還有,美國派遣潛艇滲透入鄂霍次克海及巴倫 支海,在蘇聯海軍用海底電纜上裝設竊聽裝置,成功地運作數年之久。當然了, 由於這些尾隨和秘密潛入的行動,常常也有一些意外事件。像是美蘇兩國潛艇發 生碰撞的意外,每年也都會有一兩次,只是大部份都被掩蓋下來。

##ReadMore##

深海研究計畫

除了這些秘聞之外,其實比較引起我興趣的是其中談到有關 60 年代深海潛航的 部份,其主要人物是當時主持美國海軍深海研究計畫的首席科學家約翰‧P‧克 拉芬(John P. Craven)。他是平民身份,原本是負責「北極星」(Polaris) 級彈道飛彈潛艇的首席科學家,在「北極星」計畫大大成功後,在 60 年代初期 受命組織一個智囊庫,提供未來潛艇發展的各種構想。他的最大夢想是征服海軍 一般潛艇操作深度(約 500 公尺)之下的深海。

1963 年,美國核子潛艇「長尾鮫」(Thresher)號在試航時發生意外沈沒,震 驚了公眾;海軍利用這次意外事故,反而爭取到更多的潛艇經費來「加強潛艇安 全」,其中一項就是要研究並設計一艘深海救難潛艇(Deep Submergence Rescue Vehicle,DSRV)。當然這個 DSRV 計畫並不實際,理由是有許多條件必須符合 ,首先失事的潛艇所在海底深度不能超過其本身的安全潛航深度,要不然它沈沒 時就會被水壓給壓碎,救也不用救了。再其次,DSRV 必須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趕 至現場:這個機會也很小,因為潛艇在外通常只在固定時間和基地通訊,等到預 定的通訊時間過了,基地才會知道出事,但也不會知道它到底在那裡。克拉芬雖 然知道它不實際,卻把它當成提供自己其他研究計畫經費來源的金庫,仍然煞有 介事地進行研究。

其中之一就是他的由潛艇母艦操作深海探測器的概念。他的著眼點是一般由海面 船隻操作的深海探測器有很大的問題,海面船隻不易保持定位,而且受天候影響 很大,海象不佳時根本無法作業。但是如果是由潛航在一兩百公尺深處的潛艇來 作業的話,根本不會受到天候影響,也比較容易操控。他的這個想法受到海軍情 報單位的重視,他們的想法是:如果能從潛艇中操作深海探測器的話,他們有可 能在不被探知的情形下,打撈起蘇聯試射洲際彈道飛彈落在太平洋底的碎片,可 以得到許多珍貴的情報。

於是,他就開始著手進行,從潛艇部隊撥來一艘舊核子潛艇「比目魚」(Halibut )號加以改裝,除了探測裝備外,還有一台 Univac 1124 電腦。他並且設計了可 以遙控的魚雷形深海探測器(每具成本五百萬美元),能由潛航中從魚雷管進出 ,探測兩萬英尺深的海底。當然了,由於這是新的研究領域,有許多問題要解決 ,就像所用的攝影機由於信號衰退的關係,無法把影像經由長達 17,000 英尺的 電纜送回母艦,在這情形下,只能依賴聲納和照相機(每六到七天要把探測器拉 上來回收底片)。所以,整個進度很慢,也耗用許多經費(這些都是秘密挪用其 他計畫的經費,所以美國軍方買個馬桶蓋會花到 600 美元不是沒有原因的!)

搜尋氫彈

在這期間,克拉芬分身有術,還擔任海軍其他計畫的顧問,最大的一項任務是搜 尋一顆沈在大西洋底的氫彈。1966 年一月,一架 B-52 轟炸機在西班牙外海上 空與一架加油機相撞,四顆氫彈沈入海底,其中三顆馬上被尋獲,但是第四顆怎 麼找都找不到,主管核子武器的副國防部長傑克‧霍華親自打電話要求克拉芬主 持搜尋行動的規畫。其實當時海軍相關的大部份人員都認為不可能找得到,落入 蘇聯手中的機會更小,但是詹森總統不願意冒任何可能的危險,堅持一定要找到 。對這個任務有信心的,大概只有克拉芬自己一個人。

首先,他派出搜尋隊到失事的海域,自己則留在岸上協調搜尋的工作,嘗試推敲 出氫彈可能的落點,指引搜尋隊集中搜尋。其實,這真的是所謂的大海撈針,他 們唯一慶幸的是失事地點附近是大陸棚的一部份,水深約 3,000 英尺,還在小 型的有人深海探測潛艇的作業範圍內。

他接著聘用了一批數學家,用數學模式建構失事地點的海底地圖。這還沒什麼, 再下來他用了一個許多人都認為是發神經的作法:他請一批潛艇和打撈專家根據 失事事件的描述和已知的資料,用他們的主觀判斷對可能的落點下賭注,就跟拉 斯維加斯的賭場一樣,然後他的數學家再把這些賭注的機率與地圖過濾計算,得 到一些可能的位置。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實際上他所使用的是機率學上著名 的 Bayes' Formula,用來檢證各個「假設」(氫彈落點)的機率。

他們計算出來的最可能落點跟其他三顆氫彈撈獲的位置及大部分機身殘骸所在位 置離得蠻遠的,讓許多人懷疑這樣的方法。但是他這個計算跟一個西班牙漁夫的 目擊報告吻合,在沒有其他更好方案的情形下,海軍當局同意一試,派出兩艘小 型深海潛艇細細搜尋計算的位置。

但是數個星期過去,還是沒有結果,詹森總統非常生氣,要求給他一個答案。海 軍方面把克拉芬的魔術圖表呈了上去,結果當然是火上加油,他馬上爆發,堅持 要成立另一個搜尋團隊。在他的壓力之下,許多康乃爾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學 者專家被找來評估既有的搜尋努力;在經過一整天的討論後,他們報告總統認為 克拉芬的方法是任何人所能想到的最好方法。而就在他們呈上報告的同一天,那 顆氫彈在水深 2,550 英尺處一個陡坡被找到了,正好是科拉芬最後計算所在的 位置。

搜尋蘇聯潛艇

在尋獲氫彈三個星期後,「比目魚」號總算一切就緒可以進行測試,攝影機還是 不能用,也遭遇一大堆設備和潛艇機件上的問題,但是最後還是完成測試,找到 了海軍投置在海底的一個假彈頭。測試完畢後,海軍情報單位就急著要「比目魚 」號出任務去搜尋蘇聯飛彈的破片。它出海兩次,仍然遭遇多種問題,也沒有發 現任何的飛彈殘骸。

就在此時(1968 年初),一艘蘇聯「高爾夫 II」(Golf II)級彈道飛彈柴電 潛艇在太平洋失事沈沒,海軍情報單位認為機會來了。如果他們能夠找到這艘潛 艇的話,上面的密碼機、飛彈的設計等等,都是有極高情報價值的物品。於是, 「比目魚」號被悄悄地派去搜尋,而克拉芬再度擔任行動的主持人。

他首先從埋在太平洋底的水下聲納網(SOSUS)的記錄著手。海軍情報單位從監 聽蘇聯潛艇的無線電通訊中,已經知道這艘潛艇是在從夏威夷外海的巡邏區回到 欽察加半島的母港間失蹤的,更可能的位置是在夏威夷與國際換日線之間;但是 SOSUS 的記錄中並沒有任何明顯的爆炸聲或是沈沒潛艇被水壓壓碎的聲音。克拉 芬則有不同想法,他認為這艘潛艇有可能在接近水面處發生事故,爆炸聲由於溫 差層的關係,水底聲納聽不到;而它沈沒時可能已經有大量海水湧入艇內,艇內 艇外壓力平衡的關係,壓碎少數氣密艙室時的聲音很小,不容易分辨。

為了驗證這樣的假設,他弄來一艘二次大戰後除役的老潛艇,把所有的艙門打開 ,讓它沈入太平洋底,果然在 SOSUS 上半點聲音都沒有。有鑑於此,他重新檢 查 SOSUS 的記錄,找到了一些很小類似爆米花的聲音。根據不同聲納的位置, 他計算出可能的位置在西經 180 度,北緯 40 度,夏威夷西北方約 1700 英里 ,水深三英里的太平洋底。

於是,「比目魚」號被派去他計算的地點展開搜尋,探測器的攝影機仍然不能用 ,他們只好每六天就把探測器拉上來沖洗底片,這當然是費時又費工的動作。不 過在辛苦數個星期後,總算有了結果,他們在 16,580 英尺深的海底找到了這艘 潛艇,並且拍攝了兩萬兩千多張照片。

現在既然找到潛艇,下一步就很簡單,克拉芬和海軍情報單位認為只要改裝現有 的探測器,加裝機械臂,把蘇聯潛艇的艙壁割開,能夠伸進去抓取密碼機和飛彈 彈頭就可以了,這是最快也最經濟的方法。但是當海軍上層向當時的國家安全顧 問季辛吉報告後,CIA 卻也想插一腳。CIA 這些人好大喜功,想要大動干戈,準 備建一艘海上的打撈船,把整個潛艇撈起來。海軍方面極力反對,一是由於「高 爾夫」級潛艇是 50 年代末期的柴電潛艇,本身情報價值不大,根本不必要耗用 上億經費去撈它。二是它在沈入海底時的衝擊力(終端速度可能高達每小時 200 海里),很可能早就把艇身結構弄壞,只是看起來外表完整而已,一撈也許就散 掉了。其三是這樣的建船計劃會耗費很多時間,就算幾年後撈起來了,上面的彈 頭和密碼機蘇聯可能早就淘汰不用了。所以無論從哪一點,都沒有這個必要。不 過尼克森最後還是批准 CIA 的計畫,秘密撥款建造打撈船。有人懷疑這整個計 畫其實是政商勾結的結果,因為負責造這艘船的是霍華‧休斯轄下的公司,而休 斯正是尼克森競選時的大金主。這個計畫最後花了 5 億美元,在 1973 年時撈 起了潛艇不到十分之一的部位,完全沒有任何情報價值,是個徹底的失敗。

搜尋「天蠍星」號

然後,在 1968 年 5 月,美國核子潛艇「天蠍星」(Scorpion)號失事沈沒在 大西洋底,半點蹤跡都沒有,海軍發動大規模的搜索行動,也是毫無下文。克拉 芬再度被要求幫忙,不過由於這次牽涉的人太多,他沒有主導權,結果造成很大 的延誤。

首先是由於大西洋的 SOSUS 系統比較先進,已經能夠過濾背景的雜音,只會記 錄船艦的聲音,結果導致爆炸聲等很可能都會被過濾掉,沒有留下任何記錄。克 拉芬好不容易才從一個私人公司和美國空軍的水下聽音記錄中找到一些可能的資 料,在經過分析後,總算測定了一系列聲響:在第一聲爆炸後 91 秒傳來一陣艙 壁被壓碎的聲音。這幾乎可以確定「天蠍星」號上的人已經沒有生還可能了。

不過美國海軍仍然希望能夠找到殘骸,以鑑定失事原因,對公眾有個交代。於是 他們派出一艘探測船「米撒」(Mizar)號,從第一聲爆炸的測定地點(代號: 奧斯卡點)開始向西慢慢搜索,他們的理論是認為「天蠍星」號當時正在返回諾 福克的途中,應該是向西航行,沈沒時應該在爆炸地點以西。在此時,克拉芬仍 然在分析聲紋資料,希望能藉由整個聲音的系列,更精確地標定出潛艇最後的位 置,原因是該處水深兩英里,從第一聲爆炸到它接觸海底,它有可能在 10 英里 半徑內的任何地點,也就是說,如果要仔細搜尋的話必須搜索近 400 平方英里 的海底;以平均能見度不到 10 公尺的海底來說,這要花上多少時間?

隨著對每一個聲響的計算,克拉芬發現「天蠍星」號最後的航向並不是向西,而 是向東。他覺得非常奇怪,跑去問許多潛艇艦長,在哪種情形下潛艇會航向相反 的方向?結果他得到的答案都一樣:艇上有魚雷馬達錯誤啟動(Hot Run)。每 顆魚雷上都有內建羅盤和陀螺儀構成的安全裝置,當魚雷射出後,會確保它不會 轉回頭攻擊自身的潛艇。所以如果魚雷馬達在艇內錯誤啟動的話,標準的操作程 序就是將潛艇急轉一百八十度,然後魚雷本身的安全裝置就會發生作用,關掉馬 達的動力。

「天蠍星」號上有 14 枚 Mk37 魚雷,7 枚 Mk14 魚雷,還有兩枚裝有核子彈頭 的 Mk45 魚雷。其中 Mk37 魚雷常有錯誤啟動的現象。碰到這個情形,任何艦長 都會馬上下令「右滿舵!」急轉一百八十度,這是他們訓練的本能反應。事實上 ,「天蠍星」號在 1967 年 12 月就發生過錯誤啟動的事件,當時艦長也是下令 右滿舵急轉 180 度,把魚雷關掉。

所以,克拉芬認為他不但可以找到沈沒的潛艇,而且已經知道失事的原因。他推 測事故發生時魚雷可能在進行維護測試,因故造成錯誤啟動,而艇長知道後馬上 下令右滿舵急轉,不幸的是時機過遲,結果魚雷爆炸,整個潛艇向東沈入海底。

但是當他把他的理論拿去跟搜索行動的委員會討論時,人人對他白眼相加。這些 人並不知道他在搜尋氫彈和蘇聯潛艇時扮演的角色,認為他的理論不過是另一個 科學家的瘋狂想法。海軍的水下聲納實驗室本來就對他越俎代庖的角色不滿,認 為他聽到的聲音只是深處的回聲;彈藥署和高層人士更認為錯誤啟動的魚雷不可 能爆炸,再加上「米撒」號撈到了三項可能的遺物:一截水管、一個繫纜繩結、 以及一支雨傘,他們更認為向西搜索沒有錯,所以根本不聽他的(後來發現水管 和繩結都無法證明是美國潛艇上的,而那支「雨傘」更只是深海中的一種生物。 )於是,「米撒」號花了幾個月時間繼續向西細搜,而它立誓找不到「天蠍星」 號不刮鬍子的船長也絡腮滿面。

不過克拉芬並不輕易放棄,他安排讓水面艦艇在「奧斯卡點」投下一些炸藥包, 模擬「天蠍星」號的聲音,然後仔細聆聽。結果不但沒有回聲,當他把模擬的資 料拿來跟「天蠍星」號比較的時候,更發現「天蠍星」號不但是向東航行,而且 是高速航行。於是他重新回到魚雷事故的理論。

他接著找來「天蠍星」號的前任艇長,在一個潛艇模擬器中進行實況模擬。他設 計了許多組狀況,讓前任艇長沒有預備的情形下指揮模擬器反應,電腦再蒐集模 擬器的資料,用來跟「天蠍星」號失事的聲紋比較。他們試了 10 種狀況,結果 都不符合。在第 11 次時,他們只告訴艇長以 18 節的時速向西,讓他自己選擇 深度,然後開始魚雷維護工作。他們等了十多分鐘,讓他冷靜下來,然後給他一 個警報:「前魚雷室中有魚雷錯誤啟動!」

艇長連想都不想,馬上下令:「右滿舵!」

當模擬器轉向 180 度近乎完成時,他們又給他一個警報:「前魚雷室發生爆炸! 」,並且模擬器開始模擬大量海水灌入前魚雷室。這個艇長直覺地下了一大堆指 令,都是多年訓練下來深印在腦海中的:浮力櫃緊急灌氣、各艙門密閉、加速航 行(增加水平舵的昇力)。但是他下的這些指令都沒有用,潛艇繼續向下沈去, 最後在 2000 英尺深時,克拉芬宣佈艇壁壓碎(implosion),時間是魚雷爆炸 後第 90 秒,與「天蠍星」號的失事聲紋記錄只差一秒鐘。

在這個時候,克拉芬相信自己的理論完全正確,但是海軍上層仍然聽不進去,主 要的原因恐怕是他們不願相信是海軍自己的錯誤斷送了近百人的生命,更害怕魚 雷安全問題可能會像潘朵拉的盒子一樣,引出不知什麼政治上的麻煩來。所以, 「米撒」號的搜索仍然繼續,克拉芬也無法改變它的搜索地點。

在確定自己的信念後,克拉芬又把 Bayes' Formula 搬出來,開始繪製失事海底 的或然率地圖。同樣地,他邀請一批潛艇艇長和打撈專家,對「天蠍星」號下沈 的速率、魚雷錯誤啟動的可能性、以及下沈的路徑用蘇格蘭威士忌下賭注,結果 他們算出最可能的地點在「奧斯卡點」以東約 6 到 8 英里。

但是克拉芬還是無法指揮「米撒」號的搜索行動,它一直徒勞無功地在西邊搜索 了四個多月,到了 10 月,大西洋開始進入惡劣氣候季節,海軍準備放棄搜尋。 但是「米撒」號留了滿臉鬍子的船長布坎南(Buchanan)不肯放棄,他請克拉芬 幫忙去要求延期兩個星期,準備作最後一搏。

10 月 29 日,「米撒」號開始在克拉芬推算的地點搜索的一個星期後,克拉芬 收到一個無線電訊息:「布坎南刮了鬍子。」

「天蠍星」號的殘骸在 11,000 英尺深處,距離克拉芬計算地點約 220 碼的地 方被發現。它的艇身大部份都被壓碎,只有前魚雷室完整,但是艙蓋散落,這意 味著在前魚雷室發生過某種爆炸,海水大量灌入魚雷室,壓力平衡的關係所以沒 有被壓碎。

潛艇找到了,所有跡象也指向內部爆炸,但是海軍調查委員會提出的報告基本上 還是採信彈藥署堅稱的錯誤啟動的魚雷沒有爆炸的可能,把魚雷爆炸和電池氫爆 都列入可能的原因之一,而沒有確切的結論。

這個謎底要一直到 1993 年才揭曉。一位當年在魚雷品管承包商工作的工程師跟 已經退休的克拉芬接觸,提供他有關一批 Mk37 魚雷用的電池在測試時起火燃燒 的資料,而「天蠍星」號上有一枚魚雷的電池正是屬於此一批號。他當年負責撰 寫報告,建議將這批電池回收。「天蠍星」號很可能就是排定在回到諾福克後就 回收這個電池,不幸還是發生事故。而為什麼克拉芬和調查委員會都沒有看到這 份報告,現在在彈藥署檔案中也找不到呢?那就很明顯是人謀不臧了。

現在推論出來的情況可能是:有枚魚雷由於震動或是碰撞影響,碰壞了控制電池 溶液、品質不良的金屬薄片,讓溶液慢慢流入電池,產生的電能不足以驅動馬達 ,但是會造成過熱現象,等於是有火在魚雷內悶燒。這個現象,除非是燒燙了雷 體金屬表面,或是有雷體內的橡膠燒鎔產生焦味,否則非常難以發現。「天蠍星 」號的前魚雷室人員很可能發現了這個現象,向艇長緊急報告「Hot torpedo in the forward torpedo room!」艇長直覺反應就認為是「hot running torpedeo 」而下了平常緊急處理的命令,但終究在急轉後逃不過命運之手,雷體內的熱度 造成彈頭的高爆炸藥「低度引爆」(low-order detonation),雖然足以炸開艙 蓋,卻還不足以引爆其他魚雷。於是海水大量湧入,艇長的緊急處置無效,「天 蠍星」號終究長眠海底。

其他軼聞

不過,這本書也不是那麼嚴肅,它也有一些頗富趣味情節。例如,當美國開始派 遣潛艇穿過北極圈的冰層到達北極時(「鸚鵡魚」Nautilus 號是第一艘),他 們所用來探測冰塊的聲納正好跟海豹求偶呼聲同一頻率,當聲納一啟動,附近的 海豹就開始回應,此起彼落,十分熱鬧;常常連成群海象也加入合唱,有時會長 達數小時之久!

還有,蘇聯海軍在 1960 年代初期在核子彈道飛彈潛艇的發展上遇到困難,一直 無法從海面下發射飛彈,赫魯雪夫為此大大不悅。在 1962 年,蘇聯海軍高層向 赫魯雪夫報告,終於可以成功地從海面下發射飛彈,並且邀請他蒞臨參觀。當赫 魯雪夫看到一艘新型核子潛艇 K-3 號在他面前潛入水中並且成功地發射飛彈, 不禁龍心大悅,下令褒獎 K-3 號的官兵。其實他不知道海軍根本還沒有解決這 個問題,但是為了取悅於他,設計了一套李代桃僵的方法。當 K-3 潛入水中後 ,它其實沒有發射飛彈,而是由事前佈置好,緊貼著 K-3 的一艘「高爾夫」級 柴電潛艇發射的!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