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雲跨海戰大和──大和島空戰探析(四)

首次轟炸

11月6日下午志願軍空軍執行了自入朝參戰 以來第一次轟炸任務。空8師22團第2大隊派出圖-2轟炸機9架,每機攜帶100公斤殺傷爆破彈8枚,100公斤燃燒彈1枚,在北京時間下午14時35分 由大隊長韓明陽率領從瀋陽西郊於洪屯機場起飛。空2師4團第1、2大隊的16架拉-11殲擊機由副團長張華率領,14時41分從鳳城機場起飛,15時16 分在鳳城附近草河口上空與轟炸機群會合,擔任直接護航。15時21分,空3師7團的24架米格-15殲擊機由團長孟進率領從安東浪頭機場起飛,起飛後向北 爬高至7000米高度,再折向東南經義州出航,向南至宣川、身彌島空域,在15時38分抵達作戰空域,負責高空警戒掩護。轟炸機群於15時38分飛抵大和 島上空,成功地進行了轟炸。(注12)轟炸完成後,轟炸機群飛到浪頭機場,在16時19分安全降落。由於轟炸投彈高度為2000米,加上氣象狀況良好,轟 炸相當準確,炸毀了目標區大和洞村大部分房屋。

這是志願軍空軍的轟炸機部隊在朝鮮戰爭中第一次出擊,由在不同機場起飛的三支部隊緊密配合下完成的任務,值得仔細分析。

當 天轟炸機群的領隊為大隊長韓明陽,出身東北老航校,是志願軍飛行員中較為老資格的飛行員。轟炸機群的飛行路線是:瀋陽於洪屯機場—奉集堡—鳳城—安東江橋 —大和島大和洞村—鐵山—安東浪頭機場(終點),航速360公里/小時,飛行高度及投彈高度皆為2000米。轟炸機群的編隊隊形為「品」字形緊密編隊的3 個三機中隊,領頭的第1中隊為20號機(韓明陽座機)、12號、11號機,第2中隊為13號、14號、15號機,第3中隊為16號、19號、17號機。 (注13)

圖-2轟炸機的自衛火力不強,除了2門在主翼翼根的固定式20毫米機炮外,在駕駛艙後方的領航員可以操作1挺向後上方的機炮或 12.7毫米機槍,機身後方炮塔的通信員有1挺向後上方的機槍,機腹下炮塔中也有1挺朝後下方的機槍。這些炮塔並非全方位迴旋炮塔,射界射角有很大限制, 即使編成緊密隊形,這些防護火力實際上也只是聊勝於無,主要依賴戰鬥機護航。

根據公開資料,當日戰鬥機的護航分高空掩護和直接護航兩部 分。由於速度上差異較大,高空掩護的米格-15不可能跟隨轟炸機進行直接護航;按照當日米格-15的行動與時間推斷,它們應當是在轟炸機隊航路偏東不遠處 採取平行航路,從後趕來,然後轉向前往身彌島附近上空。採取這樣的航路可以在轟炸機群越過鴨綠江後的部分航程上提供高空掩護;接著在身彌島上空形成一個掩 護網,以便及時迎戰前來攔截轟炸機群的美軍戰鬥機;最後轟炸機群轟炸完畢後繞經鐵山半島返航,米格機群又可以在返航時提供掩護。直接護航的拉-11殲擊機 則編成攻擊與直接掩護2個大隊,直接掩護大隊的2個四機中隊配置於轟炸機群兩側稍高處,攻擊大隊的2個四機中隊則位於轟炸機群後上方稍高處,它們都與轟炸 機群以同樣航速航向同步飛行。

在公開資料中,這三支部隊就是當天出動執行任務的單位。但是如果進一步思考,就會知道公開資料省略了某些內容,未能提供全貌。

首 先,除了空3師7團外,空3師9團可能也參與了掩護任務。美國遠東航空軍的戰鬥機在1951年秋天執行掩護轟炸機的任務時,都是傾巢而出。如第4聯隊的 F-86戰鬥機,除了維修中及待命警戒的飛機外,一次會出動至30-40架次,占當時在朝鮮半島的F-86戰鬥機總數的60-80%。志願軍空軍應該不至 於會認為在執行為轟炸機的護航任務時,出動區區1個團24架米格機就足夠了。韓明陽在回憶中也提到「空3師(駐浪頭機場)以米格-15飛機2個團的兵力, 在空8師遂行任務過程中擔任空中掩護。」(注14)在《朝鮮大空戰》一書中也有同樣的敘述。(注15)這些支言片語,也從側面說明了空3師9團有出動擔任 外圍掩護的可能性。

1951年11月6日第一次轟炸大和島預定航線圖


進 一步來說,以當時志願軍殲擊機飛行員的經驗和訓練程度來看,實在無力獨自承擔這個護航任務。空3師在1951年10月20日開赴第一線機場,11月4日才 初次出戰,飛行員在米格-15上的飛行小時數都還很少。如7團第1大隊大隊長劉玉堤自述他第一次戰鬥擊落敵機是在11月10日。(注16)9團第1大隊第 一次合力擊落1架FMK-8是在11月9日(實際是擊傷美軍RB-45偵察機誤認為擊落英制Meteor F.8戰鬥機)。空3師的飛行員們在11月6日時可以說是毫無戰鬥經驗,志願軍空軍高層怎麼可能這麼草率地讓這些毫無實戰經驗的飛行員單獨負起護航重任?

事實上參與此次轟炸行動的部隊要多得多,其中最重要的當屬蘇聯第64航空軍的部隊,因為直到1951年底,志願軍空軍的作戰都還是在蘇 聯空軍掩護之下進行的。王海回憶道:「從l951年11月4日至11月26日的23天,是戰鬥的第二階段。在友空軍掩護下,打小仗,取小勝,樹信心,摸經 驗。這是積小勝為大勝的初戰階段,也是從不會打空戰到學會打空戰的成長過程。」(注17)這個「友空軍」,指的當然便是蘇聯第64航空軍。

這 段時期,空3師出擊時,蘇聯空軍飛機都會在9000米以上高空掩護,以對抗美軍在轟炸戰鬥機群前方擔負空中掃蕩的F-86機群,志願軍空軍飛機在8000 米以下,尋隙攻擊F-80、F-84等戰鬥轟炸機。王海談到這期間對蘇聯空軍的依賴:「每戰都要爭取達到如下要求:帶隊長機應將編隊嚴整地帶到戰區,以集 中力量打擊敵人。在進入戰區前,必須將戰鬥隊形編好,並待友空軍到達規定地點,同時進入戰區,相互協同作戰,不貿然進入戰區。」(注18)連出動打擊「聯 合國軍」戰鬥轟炸機群的攻擊行動都得小心翼翼地靠蘇聯空軍在高空掩護,11月6日這樣第一次進行轟炸行動,自然免不了有蘇聯空軍飛機在高空掩護。

根 據蘇聯資料,蘇聯第64航空軍有人員參與了這次轟炸作戰計劃的制訂,第64航空軍指揮官洛博夫少將還親自檢查,以確保計劃萬無一失。(注19)這個記載可 信度應該很高,因為還在剛剛起步階段的志願軍空軍不但飛行員沒有經驗,連指揮官以及參謀人員也都沒有經驗,不太可能策劃這麼一個多單位配合的複雜作戰計 劃,由蘇聯空軍人員進行指導勢所難免。除了協助擬定作戰計劃外,當天蘇聯空軍也出動提供掩護,只不過他們受限制不能飛到海上,所以未能提供全程護航,蘇軍 主力應當是在北朝鮮上空構成前進掩護網,攔截向志願軍轟炸機群飛來的美機。

11月6日這天蘇聯空軍的掩護行動目前還缺乏確切資料支持,但 由於志願軍11月30日的計劃照搬11月6日的計劃,大同小異,所以應當可以參考11月30日蘇聯空軍出動的情況來推測11月6日的活動。蘇聯資料稱第 64航空軍在11月30日集中力量支援志願軍空軍的轟炸行動,以致於當日對在米格走廊活動的「聯合國軍」飛機都沒有什麼戰果。(注20)另一方面,美空軍 的情報通報中也稱11月30日下午空戰前後有多群米格機在北朝鮮空域巡邏。據此可以推測11月6日下午蘇聯空軍應該也是大舉出動無疑的。

雖 然蘇聯空軍協助制訂計劃並且提供掩護,但其經驗都是來自二次大戰螺旋槳飛機時代,對於噴氣式戰鬥機如何為轟炸機護航,蘇聯空軍也是新手,也未研究出妥善的 辦法。自進入噴氣式飛機時代後,高速的噴氣式戰鬥機如何為慢速的螺旋槳式轟炸機護航,一直是各國空軍不能解決的問題。噴氣式戰鬥機速度高、滯空時間短,無 法跟隨慢速的螺旋槳式轟炸機,速度上兩者很難相互配合。因此能夠採取的護航措施通常只有兩種,一種是噴氣式戰鬥機在前方掃蕩,預先攔截敵方的戰鬥機,構成 保護網,替轟炸機開闢出一條通路來,另一種是算準時間,噴氣式戰鬥機在進入戰區危險空域時與轟炸機群會合,提供短時間的直接護航。這兩種措施不一定都會奏 效,特別是當敵方戰鬥機數量眾多,能夠分出一部份飛機拖住在前方掃蕩的戰鬥機;又或者敵機能夠沒有預警地隱蔽接近轟炸機群,護航的噴氣式戰鬥機往往來不及 反應。

美國遠東航空軍在1951年間對B-29轟炸機的護航採取高低配的方式,由高速的F-86擔任前方掃蕩,並且在有狀況時及時前來支 援,讓速度較慢的F-84為轟炸機擔任直接護航。這個戰術在理論上看來說得通,但實際執行上並不容易。除了F-86與B-29之間聯絡協調的問題外,F- 84速度上雖然相對於F-86較慢,但仍比B-29快許多,在保持隊形上非常困難。1951年10月23日當天8架B-29轟炸機出動轟炸南市機場,快接 近目標時,在前擔任高空掃蕩的F-86戰鬥機群被一群米格機纏住,無法回頭救援遭受米格機攻擊的B-29編隊,直接護航的F-84在性能上又無法與米格 -15對抗,結果使B-29機群遭到沉重打擊,4架被當場擊落,2架重傷著陸後報廢,成為美國空軍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二」。要知道當時美國空軍的F- 86在朝鮮戰爭中已經有多次為B-29轟炸機護航的經驗,仍然找不出妥善的辦法,更不用說毫無經驗的志願軍空軍了。

這次志願軍空軍的大和 島轟炸作戰一樣有噴氣式戰鬥機與螺旋槳轟炸機之間速度差的問題,志願軍也是同樣嘗試使用高低配來解決,但是直接護航的卻是拉-11螺旋槳式戰鬥機。此時蘇 聯第64航空軍已經與B-29機群多次交手,應當知道速度較慢的F-84噴氣式戰鬥機要保護轟炸機對抗米格-15幾乎完全無能為力,但這次大和島轟炸計劃 中緊密隨同圖-2轟炸機群的卻是性能比F-84更要差上一大截的拉-11螺旋槳式戰鬥機,能夠發揮什麼作用呢?志願軍空軍自己的拉-11戰鬥機和米格 -15的掩護至多能驅趕「聯合國軍」第95特遣艦隊沿西海岸一帶活動的少數螺旋槳式艦載機,以及提供一些心理上的安慰作用。洛博夫少將等人應該很清楚,不 會期望讓沒有戰鬥經驗的志願軍飛行員提供真正的保護;他們依靠的,應該是轟炸行動的出其不意,以及蘇聯空軍的米格-15在高空的掩護。

在護航方法上雖然不盡令人滿意,但作戰計劃的其他部分卻做了精心的安排,出動的時間、高度及任務航路顯然都是經過仔細考慮,盡最大可能減少遇上美軍F-86戰鬥機的可能。

在朝鮮半島上空的F-86 編隊

美 國遠東航空軍當時只有1個F-86戰鬥機聯隊(即第4戰鬥機聯隊),其中半數40餘架駐在朝鮮半島,另一半原本駐在日本,正因為前述「黑色星期二」的緣 故,還正在從日本調防韓國的過程中,還未完全移防完畢。而第51戰鬥機聯隊的2個中隊也正在將F-80C換裝成F-86E,尚未能投入執行戰鬥任務(第 51戰鬥機聯隊的F-86要到12月1日才參戰)。第4戰鬥機聯隊通常在上午和下午各出動約16架戰鬥機,在米格走廊執行空中巡邏,掩護友軍轟炸機及戰鬥 轟炸機的轟炸任務。下午的戰鬥巡邏大約在北京時間15時後結束返航。志願軍對大和島的轟炸選在15時之後,正好是美軍F-86油料已盡的返航途中,無法再 回頭前來攔截。此時如果有任何狀況,可以趕來的也只有在金浦和水原機場跑道上待命的幾架F-86,不僅數量少,而且距離相當遠,真正是鞭長莫及,不太可能 來得及。

儘管如此,志願軍對各種可能的威脅狀況還是做了相應的準備,不管F-86是緊急起飛也好,或者是返航中掉頭也好,這些F-86最 可能接近的方向是東方或東南方向。考慮這些因素,自然可以瞭解空3師7團米格-15的就位位置為何會是在宣州至身彌島(位於大和島東北約25-30公里) 的空域,至於其他單位包括蘇聯空軍的位置,應當是佈置在更東邊,在清川江甚至是大同江附近上空。

飛行及轟炸高度都在2000米高則是很合 理的選擇。由於此時「聯合國軍」最北邊的雷達站還遠在白翎島,以2000米高度飛行的轟炸機群,在這麼遠的距離被雷達偵測發現的可能性很低。可以說在轟炸 機群即將臨空前,大和島不會得到任何警報,美軍戰鬥機也不會來得及反應。另一方面,由於島上游擊隊並未配備任何大口徑防空武器,甚至連高射機槍都沒 有,2000米的高度遠高於島上小口徑武器射高範圍之外,不但飛機相當安全,即使在轟炸航路投彈瞄準時也不會受到防空火力射擊的干擾。

進 一步分析時間過程可以發現,米格-15機群在15時21分從浪頭機場開始起飛,如果以每10秒鐘起飛1個小隊(2架)來計算,24架米格-15應該在2分 鍾內可以全部起飛完畢。雖然空3師駐於跑道北端,都是向南起飛,但是一起飛後隨即折向北,一邊爬升一邊編隊,到7000米高度約需要2分多鐘,在湯山城鎮 附近的關家堡轉向東南,經義州出航,這整個過程所花時間大約在6至7分鐘,即大約在15時28分左右通過義州附近。再飛約10分鐘,在15時38分左右至 身彌島附近就位,這個時刻和轟炸機群抵達大和島上空投彈轟炸的時間就很接近了。(注21)

根據前述拉-11與圖-2於15時16分在草河口會合,可以推測出轟炸機群大約在15時25分前後通過安東江橋附近,從此處轉向出海。

出 海之後,圖-2轟炸機群在距大和島約33公里的地方進行了最後的航路修正。韓明陽回憶在離大和島目標航程約5分鐘時向地面前進指揮所通報開始執行任務,接 著從眾多島嶼中認出大和島:「一個狹長的島嶼,中部稍凹,上面立著一座白色小樓,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刺眼。」(注22)他隨即帶隊調整航線對準目標。推敲 起來,這個白色小樓應該是大和島西岸的燈塔,而這個航路修正的地點當在鐵山半島西側登串洞附近海面上空,距離大和島約30多公里,時間是15時33分左 右。

注12:韓明陽,「轟炸大和島親歷記」。
注13:當天隊形及機尾編號見中國解放軍空軍博物館油畫,張文先生提供。
注14:韓明陽,「轟炸大和島戰記」。
注15:趙建國、馬愛,《朝鮮大空戰》,第203頁。
注16:鄭赤鷹,《我打下了美國飛機》,第92-93頁。
注17:王海,《我的戰鬥生涯》,第78頁。
注18:王海,《我的戰鬥生涯》,第93頁。
注19:German & Seidov,Red Devils on the 38th Parallel,第171-173頁。此書記載有些許錯誤,例如將圖-2誤記為伊爾-2,轟炸目標誤為椒島。
注20:同上。
注21:韓明陽,「轟炸大和島戰記」及《朝鮮大空戰》皆稱米格機就位是15時38分,與轟炸機投彈同時。
注22:劉鵬越,「讓炸彈長上眼睛的韓明陽」。此處航向改變對11月30日空戰過程推定相當重要,見後述。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