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雲跨海戰大和──大和島空戰探析(十一)

三炸大和島米格機參戰之謎

圖-2、拉-11、F-86都討論過了,唯一還未觸及的是戴維斯擊落的那架米格-15的戰果。雖然僅是區區1架的出入,卻牽扯到當日米格-15是否參戰的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

根據以往中方的公開資料,這次戰鬥由拉-11和圖-2獨力對付F-86機群,空3師7團的24架米格-15機並未參加,空戰發生時7團的米格-15仍在朝身彌島上空飛行的途中,直到轟炸機投彈完畢,脫離戰鬥,米格-15也就遵命返航,完全沒有與美國飛機接觸的紀錄。

但是根據美方記錄,飛行員們確確實實地目擊了位於高空的16架米格-15機群,賽門斯也對中高度的小群米格機群有過攻擊,巴爾頓座機遭到米格機圍攻而受創,有賴戴維斯趕來解救,戴維斯擊落1架米格-15更有照相槍影片為證。雙方說法有很大出入,有待細究。

首先,美軍飛行員目擊在高空的米格-15機群是誰?

如 前所述,這批位於高空的16架(2個大隊)的米格機群,很可能是蘇聯第64航空軍提供高空掩護的機群。根據志願軍公開資料,僅僅提到圖-2轟炸機群及拉 -11機群在2000米低空飛行,空3師7團在7000米的中高空,高空卻毫無掩護,這是完全說不通的。對空中作戰來說,高度和速度代表著能量,高空沒有 掩護,等於把空門賣給敵人。這段時期連志願軍的戰鬥機單獨出擊時都需要蘇聯空軍在高空掩護,很難想像脆弱的轟炸機出擊時會沒有高空掩護。

韓 明陽的回憶也提供了另一個線索。他回憶11月6日當天機群飛行時的景況:「在2000米的高度上,我們的轟炸機大隊和活塞式殲擊機群匯合了,編成了整齊的 混合編隊戰鬥隊形。在高空中還有我們的噴氣式殲擊機群,他們拉著長長的白煙。」這看似十分正常的現象卻暗藏著玄機。白煙即是凝結尾雲,秋冬之際在北朝鮮上 空噴氣機通常要飛到8000米或9000米以上才會產生凝結尾雲,可是當天空3師7團的24架米格機卻是在7000米高度。所以,這些凝結尾雲不太可能是 他們的飛機產生的。

美國飛行員觀察到的兩個細節也可以作為判定這個機群是蘇軍飛機的旁證。首先是美國飛行員觀察到這些米格機對中國混合機 群被攻擊剛開始的時候表現得渾然不覺似的,直到空戰開始後2分鐘才拋掉副油箱準備投入戰鬥。即使空戰開始後,志願軍飛行員及地面指揮所掌握狀況有所延誤, 但最多也不過是幾十秒至1分鐘的時間就會弄清楚,怎麼要遲至2分鐘之後才警覺有狀況,最合理的解釋是這批機群是蘇聯機群;由於蘇聯第64航空軍獨立指揮自 己的飛機,而且指揮所與空聯司不設在一塊,再加上語言隔閡,這才造成了通信上的延誤。

第二個細節是賽門斯的報告。他爬高攻擊在高空的米格 機群時,看到米格機除了機鼻是紅色之外,在垂直方向舵上有紅色的細條。由於空3師飛機的塗裝僅僅是機鼻為紅色,而垂直方向舵上還是保持著金屬原色的銀白 色,所以這些飛機肯定不是空3師的飛機。筆者查閱一些蘇聯資料,發現朝鮮戰爭中蘇聯空軍王牌狄米特裡·奧希金(Dimitri Pavlovich Oskin)少校座機的塗裝正是機鼻紅色,方向尾舵頂端有紅色窄條,(注84)奧希金少校當時隸屬截擊航空兵第303師第523團,正是1951年底參戰 的蘇聯第64航空軍的下屬單位之一。

最後,再考慮到這些米格機拋掉副油箱後,似乎也沒有加入戰團的狀況,更加大了它們是蘇聯飛機的可能性,因為此時轟炸機群已經出海,而蘇聯飛行員是被嚴令禁止飛到海上的。這個機群充其量只能沿著海岸飛行,在指定的空域巡邏。

雖 然從上面分析,我們可以推斷在攻擊開始之際美軍飛行員所看到的米格機群可能不是空3師7團,但這並不意味著7團機群就完全沒有參戰。從11月6日的數據分 析顯示,護航的米格機群從通過義州至抵達身彌島附近上空的巡邏區需要約10分鐘。而11月30日的狀況是轟炸機群提早了4分鐘,那也就是說,當轟炸機群被 美軍機群攔截之時,3師7團的機群很可能還沒通過義州或剛剛通過義州,在相對位置上等於是還在從後面趕上來,而不是已經超越轟炸機群往身彌島方向飛行。

從 15時07分前後轟炸機群被F-86攻擊,一路交戰至15時20分10秒在大和島上空投彈為止,前後達10餘分鐘之久。即使通信再混亂,地面指揮所在美機 開始攻擊後不久總應已經清楚是敵機,也該通知從後趕上的7團飛機就近趕去支援。7團的米格機群怎麼可能在這10餘分鐘的時間內仍按照計劃向身彌島飛行,而 對轟炸機群被攻擊一事渾然不覺?一道無線電命令,就可以讓7團的米格機群趕來支援。如果連這道命令都沒有下,那麼志願軍空聯司指揮中心人員簡直就是嚴重失 職了。

筆者並不相信空聯司指揮中心會犯下這種嚴重錯誤,他們應該是發出了要7團前去支援的指令。因為,有諸多資料旁證空3師7團其實是參加了空戰。他們很可能就是巴爾頓所遇見的米格機群,只不過救援無功,最後反被戴維斯擊落1架。

《朝 鮮大空戰》一書中也提供了一點蛛絲馬跡:「擔任空中掩護任務的空3師24架米格-15戰鬥機,按計劃於15時04分自浪頭機場起飛.編隊飛至身彌島上空, 此時,那些F-86已經返航。轟炸機群也己投彈完畢,退出戰鬥,米格-15便遵令返航。駕駛米格-15的空3師大隊長牟敦康為營救戰友而墜海,發生一等事 故。」(注85)

1951年11月30日當天解放軍空軍司令員劉亞樓上報中央軍委的一個電報則稱:「……1架噴氣式機沒有回來,下落不明……」。

近 年來,7團飛行員的回憶也旁證了當日確曾參戰。7團第1大隊大隊長劉玉堤近年接受訪問時稱自己當天對F-86開了炮,他說:「實際F-86也打下來過,結 果膠卷曝光了,還有在打那個大和島和小和島,1架敵機跑到我前面去,我開了1次炮,我看著是打到了,但是回來沒膠捲了。那不算。」(注86)

更重要的回憶來自當時是7團第3大隊副大隊長的趙寶桐。由於牟敦康陣亡,在此戰之後他替補升任大隊長。他回憶道:「我的前任牟大隊長就在對敵機F-86的戰鬥中犧牲了。」(注87)

如 果米格-15未曾參戰,何來「營救戰友」之說?如果未曾參戰,劉玉堤怎麼會提到打中敵機?而若真是從身彌島奉命返航,那應該還是成群編隊,大隊長的座機怎 麼會「下落不明」?趙寶桐怎會認為牟敦康是在對F-86的戰鬥中犧牲?美方的資料正好解釋了這些疑點。很可能的情況是7團趕來救援的途中編隊失散,然後又 碰上了巴爾頓的飛機,經驗不足的飛行員們在混亂中群起圍攻巴爾頓,卻錯失救援轟炸機群的機會。最後,飛散的米格機各自返回基地,落單的牟敦康卻被趕來的戴 維斯擊落,才會「下落不明」。

要知道,空3師此時才赴朝參戰沒有多久,此時這些飛行員不要說作戰,連保持編隊飛行都有問題。劉玉堤自述第 一次參加戰鬥是在1951年11月10日,11月23日又出動一次,趙寶桐第二次參加戰鬥也是在11月21日,此時則是11月30日。他們飛米格機都沒有 多久時間,劉玉堤自己在噴氣機上也才飛了十幾個小時。

這些飛行員當時作戰能力如何?王海在《搏擊長空顯英豪》一文裡提到:「參戰初期,由 於指揮員和飛行員都缺乏空戰經驗,對空戰指揮和空戰戰術知之甚少,加上求戰心切,情緒急躁,每個人都想打下敵機,缺乏整體觀念,忽視集體行動,因而產生了 打亂仗的現象。其表現是:有勇少謀,敢於大膽向敵人攻擊,但缺少靈活機動的打擊敵人的方法和技巧,不講戰術,沒有協同,很少指揮,不會指揮。發現敵人後, 指揮員、飛行員一齊下手,惟恐打不上,誰看見誰打,甚至呼叫也不聽,一味追擊,各自為戰,不能保持編隊。缺乏搜索能力和方法,警戒搜索東張西望,沒有重 點,沒有分工。因而不能提前發現敵人,多是敵人已飛到近旁才倉促應戰,失去了主動而陷入被動。」

所以,巴爾頓很可能是不自覺地成了吸引7團米格-15的磁石。但這點對志願軍空軍來說,反而可能是福非禍。

傳統上關於此役認為轟炸機群提早進入戰區、失去3師7團米格-15的掩護以致於遭到重創的解釋其實並不正確。因為如果連巴爾頓單獨1架F-86都對付不了,7團的米格-15要是碰上成群F-86機群時只會更加吃力而不會更輕鬆。

轟 炸機群若沒有提早,根據無線電監聽導航的結果,普雷斯頓率領掃蕩組的10架F-86可能會先撞上7團的機群,再加上隨後的馬歇爾8架掩護組,以7團經驗、 技術都要欠缺的飛行員極可能會在米格-15性能處於相對劣勢的中低空遭到精銳美軍飛行員駕駛的F-85痛擊,很可能蒙受重大損失。

另一方面,若這18架F-86機群與米格機群交戰而未投入攻擊轟炸機群,也就不會有空域過於擁擠而自相干擾的問題,戴維斯的攻擊組8架飛機當能更自由地攻擊,轟炸機的損失可能反而更大。

既然7團米格-15的掩護並不可靠,那麼如果轟炸機群在遭到攻擊時趕快脫離返航又如何呢?事實上,這個假設是不實際的後知之明。當時志願軍空軍指揮人員並不會知道美軍F-86缺油狀況而無法窮追,自然也不可能下達脫離以減少損失的指令。

在 歷來的空中作戰中,即使遇到敵方戰鬥機攔截,不管有沒有足夠掩護,轟炸機採取的措施通常是縮小間距、保持緊密編隊以增加自衛火力,仍然一往直前,嘗試突破 敵機封鎖,堅持攻擊目標。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途島戰役中,從「大黃蜂」號航母起飛的美海軍第8魚雷轟炸機中隊15架老式魚雷轟炸機,在日軍零式戰鬥機數個 小隊的圍攻下,雖然沒有戰鬥機護航,但仍堅持朝日本海軍「蒼龍」號航母突進,試圖在被擊落前投擲魚雷攻擊,而終遭全數擊落,機組員中僅1人生還;該中隊從 中途島起飛的分遣隊6架魚雷轟炸機中,也有5架被擊落,僅1架掙扎返回中途島。所以,圖-2轟炸機群在遭到攻擊後繼續保持緊密編隊,堅持到目標上空投彈, 雖然效果不彰,卻是正確的戰術。

注84:Red Devil第238頁附頁圖12,有15架戰果的D.P. Osakuna(應為Dimitri Pavlovich Osakin)飛機塗裝。

注85:趙建國、馬愛,《朝鮮大空戰》,第224頁。

注86:鄭赤鷹,《我打下了美國飛機》,虎膽。

注87:瀋陽日報2002年11月7日,都市家庭報,「趙寶桐英雄總牽情」。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