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雲跨海戰大和──大和島空戰探析(十三)

尾聲

1951年12月21日,「聯合國軍」談判代表同意將所有38度線以北的小島在停戰後還給朝鮮,(注91)但是在實際達成停戰前,「聯合國軍」還是繼續佔領這些島嶼。同時由於西北各島的喪失,反而增強了防務,加派了韓國海軍陸戰隊的2個營協助據守黃海道外海各島。

另一方面,志願軍第148師442團雖然攻下了大和島,但並未在此駐守。由於大、小和島太靠近外海,後勤補給受「聯合國軍」海空威脅太大,無法長期維持。所以志願軍在攻下大和島後不久就帶著島上居民撤退,使大和島成為一個荒島。

1952 年5月1日,美國空軍第51戰鬥機聯隊副聯隊長艾伯特·新茲(Albert W. Schinz)上校的F-86E被擊落,他在海上跳傘,劃著救生筏登上大和島,發現這裡已是沒有人煙的荒蕪小島,幸好找到幾袋米和一些罐頭,靠著這些食物 苦撐了37天。6月6日,「驢子-15隊」重返島上,卻意外地救了他。之後「驢子-15隊」重新佔領大和島及附近小島1個多月,終因位置太過暴露,撤回至 椒島。(注92)

在停戰之前,朝鮮外海各島的游擊隊逐步撤退,有的編入韓國陸軍,有的到韓國後解甲歸田。但由於理念不合,以及處理措施不 當,約有半數的游擊隊員在這之前就相繼離隊。據推測大部分都應是混入韓國民間,另有一小部分可能仍返回朝鮮境內繼續抗爭;遲至1954年中,「聯合國軍」 情報單位仍然收到在朝鮮境內游擊隊要求支援的無線電信息,但這些後來都再沒有了下文。

在停戰線以北,38度線以南的5個小島(白翎島、延 坪島、大青島、小青島、隅島)停戰後仍一直在韓國控制之下。多年來朝鮮及韓國曾多次為這些島嶼附近的「北方界線」問題發生衝突,爆發海戰,艦艇各有損失。 2010年3月韓國海軍「天安」艦在白翎島海域爆炸沉沒,韓國指控是朝鮮以魚雷攻擊。2010年12月朝鮮更是炮轟延坪島,與韓軍交火。這些小島可以說是 風波不斷。

大和島攻略對解放軍的意義,在於第一次以空軍轟炸機進行晝間轟炸任務,以及協助陸軍進行登陸作戰,但是實際轟炸效果不大。嚴格 來說,解放軍第一次成功實施陸海空協同作戰,應當是1955年1月18日的一江山登陸戰。而在經驗方面,正如美國空軍在1951年10月裡獲得的經驗一 樣:無論有無護航,螺旋槳式轟炸機的晝間轟炸在對手噴氣式戰鬥機環伺之下是再也不可能進行了;正由於如此,美國空軍的B-29在朝鮮戰爭剩餘的日子裡,全 都改飛夜間轟炸,而志願軍空軍的轟炸機群也未曾再出動過。這個結果,都是雙方犧牲了不少人員血淋淋的教訓;克勞塞維茲說:「鮮血是勝利的代價」,當非妄 語。

注91:這不包括白翎島及以南的大、小青島,它們都在38度線以南。

注92:Evanhoe,Darkmoon,第152頁。

2010.11.28 晚十一稿
2011.01.15 突擊69期定稿

本文承Mr. Ed Evanoe和張文先生提供很多資料,在此特別致謝。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