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雲跨海戰大和──大和島空戰探析(八)

美機攔截

志願軍轟炸機群在11月6日首次轟炸大和島,的確是出其不意,讓美國遠東航空軍措手不及。特別是圖-2轟炸機群從內陸的瀋陽近郊機場起飛,而不是先在前線機場集結,所以事先沒有任何徵兆,是任務成功的重要因素。

經 過這次教訓,美國遠東航空軍對志願軍空軍可能再度空襲外海島嶼有所警覺,也做了準備。一般來說,最直接的措施當然是加派空中巡邏,但是這也是最愚蠢的方 式。當時第4戰鬥機聯隊總共只有80餘架F-86,(注46)任務龐雜繁重,而且正在協助訓練第51戰鬥機聯隊的2個中隊從F-80改裝F-86,,(注 47)根本不可能有足夠的飛機時時到大和島上空巡邏。根據第4戰鬥機聯隊飛行員道格拉斯·伊凡斯的回憶,他自己是在11月30日中午任務簡報時才聽說這些 島嶼被轟炸過,(注48)可知11月這段期間第4戰鬥機聯隊並未特意對大和島加強巡邏。另一方面,美軍的雷達站位置偏南,基本上發現不到低空飛行的圖-2 轟炸機群,也不可能及時派出飛機攔截。所以美國空軍戰鬥機在11月30日能夠成功進行攔截另有他因。

事實上,此時美國遠東航空軍手上的秘 密武器是美國空軍安全勤務處(US Air Force Security Service,USAFSS,注49)的無線電監聽單位,其下屬第1機動無線電中隊C分遣隊駐於金浦機場,和第4戰鬥機聯隊在同一個基地,專門監聽蘇中 朝空軍活動的無線電情報。在監聽志願軍空軍活動方面,除了該部隊本身下屬的中文專家外,還有12名熟諳中文的前日本軍隊航空情報人員,24小時輪班監聽志 願軍空軍的通話,並有電話專線直通附近的戰術空中管制中心(Tactical Air Control Center,TACC),提供地面管制員近乎實時(real-time)的情報。

如果詳細回溯志願軍空軍11月6日轟炸過程的話,可以 發現在指揮管制上其實有多項嚴重失誤。在整個任務執行過程中,機群受到地面指揮的嚴密控管,有許多無線電通信,未能保持無線電緘默。正如韓明陽回憶中,轟 炸機群與護航的拉-11戰鬥機會合時,他就與率隊的空2師4團副團長張華通話聯繫過;而當轟炸機機群在離大和島33公里處(約5分鐘航程)校正航路前,他 也跟在第50軍前進指揮所裡的空22團團長徐式廷通話,通報開始執行轟炸任務。

如果連進入目標航路這種小事都要跟地面指揮所通報,那麼在 起飛、集結、混合編隊的過程中,可以想見各單位間以及與地面指揮所之間也會有不少通話。11月6日當時由於事出突然,美國空軍監聽單位收聽到這些通話,也 不可能實時做出反應。但是在轟炸發生之後,根據這些通信情報,再加上大和島游擊隊的報告,應該不難拼湊出整個過程,進而可以研究制訂應付的措施。

更 何況,無線電情報的來源還不只是來自轟炸當天,事前的通話很可能也早就被監聽。據稱,美軍無線電監聽單位在11月29日就已經掌握到志願軍空軍轟炸機可能 再度在晝間出動的情報。(注50)另外韓明陽檢討此役時也稱:「戰前電波呼叫多,聯絡亂,使用的暗語易被敵破譯,極易走漏消息。」(注51)也驗證了這個 說法。

另外,11月27日時朝鮮西北外海諸島的問題第一次被提上停戰談判的談判桌,11月29日又有夜間轟炸之舉,這幾項因素綜合起來, 也會讓美國空軍提高警覺。11月30日當天美國空軍無線電監聽單位無疑是全力監聽各頻道,為F-86戰鬥機群提供準確的情報,以便執行經過精心策劃的攔截 作戰。

美國空軍第4戰鬥機聯隊11月30日下午的戰鬥巡邏任務比平時要晚許久才開始。據336中隊的伊凡斯回憶,下午出動人員經過精挑細 選,都是第4戰鬥機聯隊的菁英。他早上已經出動巡邏過一次,下午本來輪不到他。但是在中午時卻被告知排班時間更動,臨時加入下午的任務。(注52)

美空軍第四戰鬥機大隊指揮官:(左起)336中隊長喬治‧戴維斯少校(14架),335中隊長溫斯頓‧馬歇爾少校(6.5架),大隊長賓‧普雷斯頓上校(4架),334中隊長迪克‧克雷頓少校(5架),四人合計戰果:29.5架。

下 午14時32分(美軍紀錄為漢城時間15時32分,漢城時間即東九區時間,比北京時間早了一個小時,在此為求行文一致,都改為北京時間,下同),F-86 戰鬥機開始從金浦機場起飛。第四戰鬥機大隊大隊長班傑明·普雷斯頓(Benjamin Preston, Jr.)上校擔任領隊,聯隊下屬的3個中隊都派出了最好的飛行員。第一批飛機是第336中隊的機群,普雷斯頓為第一個四機分隊(注53)代號「紅色分隊」 的領隊,336中隊中隊長狄克·克雷頓(Dick Crieghton)少校擔任三號僚機。第二分隊代號為「白色分隊」,有6架飛機,包括伊凡斯在內。第二批飛機在第一批後數分鐘起飛,喬治·戴維斯 (George Davis)少校的第334中隊派出2個四機分隊,戴維斯率領第一個分隊代號「尊嚴A分隊」,第4戰鬥機聯隊聯隊長哈利·辛(Harry Thyng)上校親自率領第二個分隊代號「尊嚴B分隊」。第三批飛機是溫斯頓·馬歇爾(Winston Marshall)少校的第335中隊派出的2個四機分隊,代號分別是「尊嚴W分隊」及「尊嚴X分隊」,最後是「尊嚴S分隊」4架飛機擔任接應組,掩護返 航,合計30架F-86戰鬥機(美軍資料稱總數為31架F-86飛機,但與其必定雙機出動慣例不合,可能有單架飛機作為預備機一同起飛,起飛不久後因沒有 飛機故障需要替補,自行折返機場)。(注54)

這個起飛時間的選定,應該是根據無線電監聽單位實時監聽志願軍轟炸機群編隊出航通報的結 果。圖-2轟炸機群在14時19分30秒開始起飛,大約10分鐘後完成編隊通過奉集堡出航,此時很可能對指揮所通報編隊完成、開始出航;美軍監聽單位極有 可能正是根據這個情報,通知已經在跑道上待命的F-86起飛。

F-86戰鬥機起飛後並未按照平常戰鬥巡邏的慣例以鬆散隊形爬高直飛鴨綠江邊。相反地,他們卻採取比平常要偏東的航向,並且保持較低高度,靠著山嶺的掩護向北飛行,以躲避中朝方雷達的探測。

14時45分左右,擔任接應組的「尊嚴S分隊」離開編隊轉而向西爬高。他們的任務除了吸引中朝方雷達注意外,還要在友機返航時擔任掩護;這時剩下的26架飛機才開始爬高。

F-86機群在機場跑道準備起飛

14 時50分,第336中隊的「紅色分隊」、「白色分隊」在平安南道德川以東15公里的大同江折曲處(坐標BV8204,今金城湖上空)拋掉副油箱並向西轉, 向鐵山半島中部(坐標XD4596)飛行。他們在長安山西南約12公里處(坐標BU5585)看到高空有18架米格機朝南飛行,另外在九龍江以北(坐標 YE5032處)也看到許多小群米格機在巡邏。336中隊的機群並未打草驚蛇,從較低高度悄悄繞過這些米格機組成的高空掩護網,繼續向鐵山半島方向飛去。 (注55)伊凡斯回憶:「我們幾個中隊以頭尾相隨隊形,飛著一條相當深入的航路,在很北邊的地方我們向西轉彎,飛向『熱點』(即安東)。可以看到隔著鴨綠 江那邊成群米格機的凝結尾雲正在成形,同時有許多機群的凝結尾雲在遠高於我們的上空,我們邊注意它們的行動,邊從從它們後面切過。」(注56)帶領殿後中 隊的馬歇爾少校也回憶道:「我們準時進入空域,看到兩大群米格-15噴氣機在我們上空很高的地方橫過鴨綠江過來。它們顯然是在執行掃蕩任務,不過它們並未 下來攻擊我們。我們保持隊形並且轉而向南,希望能夠切入它們之間。」(注57)美軍F-86機群選擇的航路和高度經過事先精確規劃,順利躲過了中朝方雷達 的探測,而在高空巡邏的米格-15機群也沒有發現它們。

15時07分時,(注58)領隊的普雷斯頓在龍巖浦東南約10公里中谷村附近(坐 標XE2515)發現了由16架米格-15及16架拉-9護航的9架圖-2轟炸機群。伊凡斯回憶道:「它們是飛在遠低於我們高度的一群螺旋槳飛機──事後 估算是16架拉-9護航著12架圖-2轟炸機,不過當時我看到的就只是一大群。」(注59)335中隊的飛行員們發現志願軍機群時,轟炸機群是在右下方3 點鐘方向,以接近90度的夾角,直直地朝美國機群飛來,航速約180節(334公里/小時),高度約在6000英尺(約1800米),護航的螺旋槳殲擊機 則與轟炸機同步同速,未以高速交叉飛行或蛇行,另外在35000英尺(約10500米)高處還有16架米格-15的掩護機群,這些米格機都帶著副油箱。此 時336中隊的高度大約是5000米。


大和島空戰雙方飛行路徑示意圖

由 於F-86機群全程以中低高度飛行,耗費油料較多,在發現志願軍轟炸機群前二、三分鐘就已經是「賓果」狀態(即油料已低到必須立即返航的安全底限),普雷 斯頓沒有多花時間組織攻勢,馬上率隊右轉對轟炸機群開始攻擊。因為起始接戰角度的關係,他從轟炸機右前方約四分之一的方位俯衝迎頭開火,由於接近速度及角 度過大,沒有打中任何飛機,此時拉-11殲擊機的隊形開始四散開來。他穿過轟炸機群下方,拉高後轉向,正準備再次向轟炸機群攻擊時,發現稍低處有1架拉 -11殲擊機橫過前方,他壓低機頭瞄準開火,拉-11殲擊機中彈起火墜落於加次島以北海面(坐標XE2505),時間是15時09分。接著,普雷斯頓再度 對轟炸機群開火射擊一次,也沒有得手。因為擔心油料不足,他命令「紅色分隊」其他飛機開始準備返航。由於普雷斯頓是迎頭俯衝攻擊,拉起後當在轟炸機群的後 上方,他擊落的這架落單的拉-11,很可能是後上方拉-11的領隊空2師4團團長徐兆文的僚機余長富。

志願軍飛行員對F-86接近方向說 法不一,有稱位於編隊左前方的,有稱左前下方800、1000米高度的,甚至還有散佈前後左右各方位的。這些說法間並不存在矛盾,主要原因是志願軍飛行員 當時疏於警戒,發現F-86過晚,美機早已殺入編隊之中,所以各種目擊方位都有。最早發現F-86來襲並發出警告的或許是空2師4團第3大隊飛拉-11的 王勇,當時是左側劉卓生所率拉-11中隊的三號機;轟炸機群中最早提出警告的或是第3中隊長機的射擊員吳良功,(注60)不過他位於轟炸機群尾端,所在位 置又是朝向後下方的炮塔,看到的只能是已經迎頭俯衝攻擊完畢,正在拉起爬高準備回頭再次攻擊的F-86。

志願軍機群在遭到攻擊後,一時陷 於混亂之中,還搞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延誤了反應時間。飛在轟炸機群右側的王天保回憶道:「這時候突然間發現,在我們左前方一片飛機過來了,我當時一 看,一片白花花的飛機,只一眼我就看到了四、五架,有人報告說發現敵人,有的說是不是我們的飛機?還含糊不清。」(注61)轟炸機領隊高月明則稱:「剛到 了海面上,還沒有多遠,這時候,有四架飛機,超低空,從我下方,大概有三十多米撲過來了,飛機冒著濃煙,海面濕度很大,燃油沒燒完就冒著濃煙,我很遠就注 意到它了,它不是我們的飛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看見敵人的飛機來了一個急上升,在一千五百米的時候,閃出一道紅光,這是敵機在向我們射擊了。」(注 62)這些比轟炸機群高度還低的飛機,事實上是已經俯衝射擊完畢,正在拉起的F-86。王海評論道:「空中梯隊警惕性也不高,疏於戒備,當發現不明的噴氣 式飛機向聯合機群迅速接近時,竟誤認為是擔任掩護任務的我方米格-15飛機,以致在編隊中的飛機被擊中起火之後,才知遭到敵人偷襲。」(注63)這都說明 了當時志願軍飛行員發現美機的時間過晚。

除了一開始時志願軍飛行員發現美機過晚外,當他們向浪頭指揮所報告遭到攻擊時,指揮所人員一時也 不相信,還要求確認是不是友方飛機。高月明稱:「我馬上報告指揮所:發現敵機!地面指揮所開始不太相信,是我們的飛機吧?不要搞錯了!」(注64)此處提 到的指揮所,當是空8師的指揮所,因為空8師師長吳愷隨即下令:「堅決前進!完成任務!」

這裡其實揭露了一個很重要的關鍵,也就是當天地 面指揮所應該是分散的,並沒有因為殲擊機和轟炸機一同出擊,就在一起作業。或許是由空聯司統籌全局,但是直接指揮空中飛機的,還是各單位自己的指揮所,而 這些指揮所都不在一處。否則,當時7團的米格-15在何處,空聯司指揮中心的標圖板上應該很清楚,就算有疑問,馬上從指揮所用無線電聯絡一下即可確認。不 直接與7團飛機聯繫,反而問轟炸機群,說明了殲擊機與轟炸機的指揮所很可能是分開的。另一方面,這也說明了當時在空中的米格機絕不是只有7團的飛機而已。 是什麼樣的「友機」志願軍地面指揮所無法確認,通信上又有點困難的呢?這自然是指獨立行動、不歸空聯司指揮的蘇聯第64航空軍的飛機了。

緊 隨在第336中隊「紅色分隊」之後的「白色分隊」6架飛機也開始對轟炸機群攻擊,他們的接戰角度仍然不夠理想,一樣是從前上方迎頭俯衝。領隊一號機阿弗雷 德·賽門斯(Alfred Simmons)上尉首次攻擊轟炸機不果,在拉高過程中發現15000英尺(4500米)高度有4架米格-15在轟炸機群前上方朝南飛行,對下方的戰鬥渾 然不覺。這4架米格機的機鼻都是紅色,方向尾舵上有一道紅條,機腹下還帶著副油箱。賽門斯爬高到米格機的高度,悄悄咬住殿後的米格機,隨即開火射擊。無奈 他的運氣不佳,才射擊約20發子彈機槍就故障卡殼,他只好趕緊脫離戰鬥返航。但是這些米格機可能也沒有發覺被攻擊,並未對他進行追擊。

他 的僚機二號機羅伯特·阿特金(Robert Atkin)則攻擊了第三組轟炸機的最後一架。阿特金回憶道:「我們被導引迎向來襲的機群之中。它們不是高速的佩刀機的對手,我想它們也心知肚明。我對一 架轟炸機迎頭攻擊,子彈打中它的機身及發動機。跟在我後面的飛行員說那架圖-2的發動機開始停車。」(注65)

在他後方約500米的第2小隊長機三號機比佛得·哈蒙德(Buford Hammond)在15時08分時開始俯衝攻擊,看到阿特金打中了轟炸機的機身,他自己也對同一架轟炸機射擊,打中一具發動機,當他穿過轟炸機群時,看到飛行員已經關閉發動機,螺旋槳順槳。
哈 蒙德的僚機四號機李奧納·梅爾魯克(Leonard Merook)對第三組轟炸機的二號機攻擊不果,繞回來時發現有1架轟炸機正在墜落,他跟著下去照相為證。當梅爾魯克再度爬升時,他看到上方的米格-15 開始拋掉副油箱,這時是15時09分,位置在大雞島北面(坐標XD3288),離美機開始攻擊已經有兩分多鐘了。

伊凡斯是「白色分隊」的 第3小隊的長機,編號為五號機,他和僚機戴維·弗利蘭德(David Freeland)也是從前方接近俯衝攻擊轟炸機群,第一次開火,子彈打中了一架轟炸機的右翼和右發動機。掠過轟炸機後,他隨即做了個急速拉高轉彎 (chandelle)的動作,回頭從後方接近再攻擊一次。他回憶道:「……由於我在編隊裡位置的關係,我選上了位於最後一組側旁的一架轟炸機,從右前方 四分之一角度迎頭衝下去。我邊右傾轉向目標,同時使力拉住操縱桿,讓瞄準光環留在目標上,給它長長地吃了一頓子彈。我掠過它的機尾,回頭看時,哈!火焰從 它的右發動機開始冒出來。我拚命拉住操縱桿轉回來,幾乎就要把機翼給拉掉了,好繞回來開火,確定把它幹掉。」
他的第二次攻擊再度命中,轟炸機開始 墜落。他回憶道:「我對無線電大叫『紅五號』(編者注,原文如此,伊凡斯應為白五號,此處是伊凡斯記憶有誤)幹掉一架著火傢伙!來標明我的戰果。不過其實 不需要擔心,火焰包住了發動機,延燒到整片機翼,它脫隊後像堆營火般墜下。我一邊轉彎,一邊很快地再看一下,海面上激起了很大一陣水花,那架轟炸機就不見 了。」(注66)這架轟炸機墜於離大雞島約2公里的海面(坐標XD2990)。

當F-86戰鬥機開始攻擊後,拉-11殲擊機便四下分散,但轟炸機群仍保持著編隊。首先被擊中的可能是第3中隊右僚機位置較為暴露的梁志堅座機,而攻擊它的可能是「白色分隊」二號機的阿特金和三號機的哈蒙德。

但第一架被擊落的,應該是宋鳳聲的座機。根據該機領航員陳海泉回憶,他們飛機的右發動機首先被擊中起火,煙裹著火向座艙襲來,他們與美機相距不到200米,美機的座艙甚至駕駛員的臉都看得很清楚。(注67)

宋 鳳聲座機受創後,他命令機組員跳傘,但其他兩名乘員或死或傷,沒有反應。領航員陳海泉小腿受傷,試了兩次才跳出機外,飛機隨即墜入海中,這可能就是梅爾魯 克拍照的那架圖-2。陳海泉運氣甚佳,負傷的他跳傘後沒有落入海中,幸運地落在一個小島的沙灘上,為志願軍地面部隊所救。(注68)以當時嚴冬的海水溫 度,如果沒有美軍飛行員隨身配備的救生筏,落入海中應當支持不到幾分鐘。當日其他志願軍飛行員及機員也有跳傘的,楊大方機組乘員看到另外至少還有梁志堅機 組的通訊員曹新廣、張孚琰機組通訊員陳以德、射擊員王道哲跳傘落海,(注69)但所有跳傘人員除了陳海泉外無一生還。

接下來伊凡斯和他的 僚機與1架拉-11短暫交戰:「這時候我和敵機航路大約同向,看到前面有1架拉-9,我以高速接近,把瞄準光環對準它,用力扣下扳機──結果讓我很驚訝, 子彈像條長長的手臂伸向那架飛機,當看來快要接觸的那一瞬間,它向左急轉,子彈穿過他剛剛所在的位置撲了個空,這是我所看過最間不容髮的事。然後,瞬如星 火,我們從它旁邊掠過。那隻小老虎繞回來對我的僚機戴維·弗利蘭得開火。以我們那時的速度來說,我們根本一點也不擔心。」(注70)這是高速低回轉率飛機 與低速高回轉率飛機間交戰的典型範例,拉-11這種低速的螺旋槳式飛機很容易用小轉彎來避開高速噴氣式飛機的攻擊。但另一方面,噴氣式飛機也不用擔心被螺 旋槳式飛機反轉過來從後咬尾射擊,因為螺旋槳式飛機反轉過來時,高速的噴氣機通常已經脫離後者的射程了。

戴維斯在大和島空戰時使用的舊型 F-86A。
該機沒有雷達瞄準具,仍然使用二次大戰時的Mk-18瞄準具

15 時10分,當第336中隊開始攻擊3分鐘後,喬治·戴維斯率領的第334中隊也抵達戰場。他們的高度較低,以大約10000英尺(3000米)的高度進入 戰區,在鐵山東北(坐標XE4505)發現了前方海面上空的轟炸機群。戴維斯沒有馬上展開攻擊,反而帶著中隊橫過轟炸機群航路繼續往西飛。這時,轟炸機群 正好也向左轉彎改變航向。這個航向的改變可以參照11月6日轟炸行動中韓明陽帶隊在登串洞附近做的航向改變,應該是為了進入轟炸航路的最後修正。這個航向 的改變讓轟炸機群與戴維斯機群的夾角拉開,無形中讓他們取得了較好的攻擊角度。戴維斯保持航向繼續飛了一會兒,與轟炸機群拉開一段距離,然後他帶隊向左急 轉回頭,從轟炸機群的後側方俯衝下來,攻擊角度較336中隊大為理想。戴維斯第一次開火射擊就擊傷了1架圖-2,該機開始掉隊,然後他再拉高右轉回來,重 新瞄準射擊,打得這架圖-2的油箱爆炸,接著發生一次更大的爆炸,開始向海面墜落。這架飛機有可能是梁志堅已經負傷的飛機。

在這次攻擊 中,戴維斯與僚機分散,僚機擔心油量不足,約3分鐘後開始返航。按照常理,油量已經短缺,而且缺少僚機掩護的戴維斯本該踏上歸途才是,但是他仍繼續攻擊。 這次他從轟炸機群正後方接近,雖然射擊角度較佳,但也讓轟炸機上的射擊員和通信員有更好的瞄準機會。或許他就是劉紹基以為被「擊落」的F-86。不過,雖 然遭到圖-2的猛烈還擊,他還是不為所動,逼近到極近距離才開火。這架圖-2隨即中彈並發生了爆炸,火焰迅速蔓延到整個機身,飛機墜入海中,有3名機員跳 傘,時間在15時18分。這架有多人跳傘的轟炸機極可能是張孚琰駕駛的飛機。接著,戴維斯仍不管已經低得驚人的油量,轉頭又再次衝向轟炸機編隊,這第三架 圖-2中彈後直接墜海,沒有人跳傘,時間大約是15時19分許,作戰空域已經非常接近大和島了,應當是畢武斌的飛機。直到此時戴維斯才掉頭與其他飛機會合 踏上歸途。

戴維斯率領的分隊中,第2小隊的長機是雷蒙德·巴爾頓(Raymond Barton)上尉,他跟著戴維斯的小隊一起俯衝下去,第一次攻擊也沒有結果。他回憶道:「我做了個訓練時典型的反轉追瞄,但是行不太通,所以我放棄了, 向左轉彎重頭來過。這次我的機鼻直接指向它的機尾,扣扳機開火,子彈把機尾炮座打掉,也散佈在整架飛機上。一瞬間,轟炸機爆炸,我就從那些掉落的殘骸中飛 過。從爆炸的程度來看,我想它的炸彈也引爆了。」(注71)這一架飛機殘骸掉入海中,很可能是梁志堅的飛機。同一架飛機,前後三個人從不同角度攻擊,形成 戰果重複。

就在此時,巴爾頓的僚機約翰·勃克(John J. Burke)不顧掩護長機的職責,自己對1架轟炸機發起攻擊,命中該機左邊機翼,機翼油箱爆炸後墜海,這架轟炸機有可能是張孚琰的飛機,同樣地或許跟戴維 斯的第二架戰果重複。當他回頭要找巴爾頓時,卻已不見長機的蹤影,只好自行返航。但是,巴爾頓在這個時候卻有了大麻煩。

巴爾頓回憶道: 「我向左轉彎,同時向七點鐘方向看了一下,要看看我的僚機後面有沒有敵蹤,好準備再度展開攻擊。這時那個混蛋對我開火,我才發現跟著我的是架米格機,而不 是我的僚機。就在這個時候,有更多的米格機追過來,它們看起來相當憤怒。我向它們迎頭轉過去,虛張聲勢地衝過這頭批飛機,同時試著呼叫我的僚機。沒有回 音。所以我轉向北飛,想看看有沒有降落傘或救生筏之類的。沒有!我轉而向南,用盡各種技巧閃躲,想撐到米格機彈藥耗盡,這時我真希望F-86機尾也裝有機 槍。」(注72)巴爾頓不知道的是,由於他向北飛的這個行動,已經讓自己成為吸引米格機的磁石!他碰上的應該就是趕來救援的空7團的米格-15,米格機成 群地圍攻他,他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不過,他當時沒想到的是,雖然自己惹禍上身,卻讓其它隊友能夠不受干擾地脫離戰鬥返航。

馬歇爾 少校率領的第335中隊是最後投入戰鬥的機群,在攻擊開始前,普雷斯頓命令他率隊保持高度擔任掩護。他到達轟炸機群上空,眼見下方戰鬥正熾,卻只能焦急地 等候著攻擊命令。當戴維斯開始攻擊後不久,普雷斯頓終於命令第335中隊投入戰鬥。馬歇爾率隊飛向轟炸機隊後方,做了一個半滾反轉(Split-S),從 轟炸機六點鐘方向的後上方俯衝下來,速度高達0.9馬赫。馬歇爾挑上了轟炸機群最後一組的1架轟炸機猛烈射擊,該機中彈後冒出火焰,開始掉隊,機員也開始 跳傘,這架飛機有可能是張孚琰的飛機,跟戴維斯、勃克戰果重複。接著他反轉後第二次攻擊,擊傷了領頭轟炸機組中的1架。

他再度爬高時,撞 進1個拉-11雙機小隊中間,他立即調整瞄準光環的設定後開火,擊中拉-11長機,拉-11中彈爆炸後在空中解體,像塊石頭般地墜落。當他編轉彎邊回頭四 顧時,拉-11僚機正好急轉過來,迎頭對他開火。他的僚機約翰·豪內克(John W. Honaker)看到拉-11的轉彎動作,已經向他發出警告,馬歇爾聞言急轉,避開了大部分的炮火,但還是被擊中了3發23毫米炮彈。其中1發擊中左 翼,1發擊破座艙蓋就在彈射椅頭墊處爆炸,第三發擊中駕駛艙後方。很幸運的是,馬歇爾在戰鬥時總是習慣往前坐並且前傾,所以這發炮彈沒有把他的頭炸掉。不 過爆炸威力仍然震破頭盔,讓他頭部撞擊到儀表板後一時昏迷,飛機失控下旋墜落,直到聽到豪內克在無線電內的呼叫聲,他才清醒過來,在低空回復控制重新爬 高。在他墜落的這段時間內,豪內克已經將第二架拉-11擊落。馬歇爾清醒爬高後發現座艙蓋已毀,儀表板和無線電也都損壞,還好飛機飛行性能無損。他和豪內 克開始爬高踏上嚴寒的歸途(高空氣溫低到攝氏零下40度以下)。

溫斯頓‧馬歇爾的座機

伊凡斯和他的僚機在這段期間嘗試再度攻擊轟炸機群,但一直沒有得手。空中這時已經都是其他中隊的F-86,在這之前的攻擊還可以理出頭緒來,在這之後有太多飛機同時從不同角度攻擊同一個目標,整個戰局極端混亂。

伊 凡斯回憶:「管它的,我想要再攻一次。我看到1架圖-2的機翼斷折,另1架圖-2撞到海面,像是火山爆發一樣,激起一大片火光、煙霧、以及高高的水柱。一 定是它的炸彈爆炸了,我忍不住叫了聲:『喔!』然後1架在我上面的拉-9被打中,邊飛邊解體。我記得提醒自己:『要當心那些如雨點般落下的殘骸。』特別是 看到那具龐大的星式發動機,像個保險櫃一樣呼嘯落下。我從2架正在小轉彎的拉-9旁不到30米處掠過;它們上面的一切細節包括飛行員都看得很清楚──又是 那種很奇怪的慢動作的感覺。接著我不得不避開兩個掛在降落傘上的人,同時還注意其它四處掉落在浮著碎冰塊的寒冷海上的降落傘──真是不幸!在這個行業裡輸 掉的人沒什麼好下場的,不過會這麼擔心的人也一樣!我不得不放棄接下來一次的攻擊,繞過整個混戰場面,因為其它對轟炸機群開火的F-86的機鼻正正地指向 我。每個人都發狂了一樣,飛機彼此擦身而過,子彈從兩邊各種不同的方向角度亂飛。」(注73)

伊凡斯目擊的這架在空中解體的拉-11,很可能是被馬歇爾擊落的周宗漢座機。

在 這之後,空戰也差不多結束了。雖然美國飛行員們努力爭取機會,但是因為飛機太多,往往互相干擾,攻擊反而不易。更嚴重的是油料的問題,每個飛行員都在擔心 油料不足,無法攻擊到底,大部分都開火一兩次就不得不掉頭返航。這也是志願軍轟炸機群的運氣,美機如有充足油料,轟炸機群損失當會更加慘重。

志願軍轟炸機群剩下的5架轟炸機在15時20分10秒到達大和島燈塔附近上空投彈,彈著全部偏離目標區,只在沙灘上炸出幾個大洞。轟炸機群投彈完畢,左轉北飛至鐵山半島,再返回浪頭機場降落。

美 軍機群則大約在同時轉向脫離戰鬥返航,伊凡斯回憶道:「機群脫離戰鬥,在逐漸轉暗的暮色下低掠飛向開闊海域……每個人都在加速爬升,一邊為著油量冷汗直冒 ──油量低得讓你都不敢去看油表──同時計算著要如何返回遙遠的基地。在我們上空極高處還有許多條米格機的凝結尾雲,不曉得是什麼原因它們沒有接到命令參 加這場大戲──我們運氣實在不錯。我記得地面航管人員通報說空中共有14群米格機,那是前所未有的數字,米格機一定是傾巢而出了。」(注74)不過,這時 候並不是所有的F-86都已經踏上歸途,伊凡斯當然不知道,巴爾頓的飛機被多架米格機糾纏,還在大和島附近上空苦苦支撐著。

巴爾頓使出渾 身解數想要擺脫追擊的米格機,可是每次當他眼看就要成功,卻都有另外的米格機出現來攻擊他,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利用F-86的機動性來躲避米格機的炮 火。在閃躲之中,1發炮彈擊中他的右翼,把油箱蓋給打掉了,他趕緊呼叫求援。來援助他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同寢室的室友戴維斯。戴維斯聽到他的呼救,告訴 他:「我的油料也不夠了,不過我會過來救你,撐著點。」(注75)

這時,巴爾頓已經下降到約350米的低空,總算輕鬆了一點,因為除了1 架米格機仍然窮追不捨外,其它米格機都已經掉頭北去。這時,戴維斯趕來,發現在1000米高度有1架噴氣機,於是他就用無線電要求巴爾頓做一些轉彎動作。 巴爾頓照著做了,戴維斯發現前面那架飛機沒有反應,顯然不是巴爾頓的飛機,他就從後上方高速接近然後開火。米格-15沒有防備,被打個正著,中彈後破片四 散,墜落於大和島外海,由於高度不高,墜海前很可能連無線電呼救都來不及。擊落這架米格-15後,戴維斯找到巴爾頓一起返回基地。

F- 86返航到達金浦機場後,也是一片混亂,每架F-86都想早點降落,沒發生撞機的意外也算得上是奇跡了。伊凡斯回憶:「我做了個長長的惰速滑降,著陸的時 候油量表指著15加侖──幸好我在該脫離戰鬥的時候就脫離了。每個人狀況都很危急,但全都安然降落。就算是事先預演過,也不可能做得更好。」(注76)

帶 傷的馬歇爾在僚機豪內克的耐心引導下,對準跑道開始滑翔下降,這時另1架F-86突然切進來,馬歇爾回憶道:「1架無聲無息的F-86在我前方數英尺處切 進來,它的起落架已經放下。我們擠在同一空域,得有個人要讓開才行!但不該是我,我是在緊急狀態。約翰(豪內克)和塔台呼叫該架不知名飛機,要他馬上轉 向,讓路給我。在跑道旁的吉普車對該機打了一發紅色信號彈,但是那名飛行員完全不理不睬。眼看著我們就要一起降落在同個地方,我只好不顧傷痛和飛機的狀 況,油門推到底加力轉向,回頭再來一次。」(注77)馬歇爾沒提到這名插隊降落的飛行員的名字,只說此人是朝鮮戰爭中的王牌之一,而且是他的好友,因為燃 料耗盡、發動機熄火,正在無動力滑降(dead stick)之中,而且無線電失靈,無法聯絡塔台,只好硬生生地插隊,幸好沒釀成大禍。

這 名搶著降落的飛行員是誰,現在已經無法知道了。但當天在返航途中,戴維斯油料耗盡發動機熄火,用無動力滑降方式進場降落。除了戴維斯之外,還有另外2架飛 機也油盡熄火,無動力滑翔降落。至於其他有多少架F-86機根據緊急程序,在返航途中關掉發動機滑翔節省油料,到機場附近才再打開發動機降落,由於沒有紀 錄所以無法確認,但是如果以伊凡斯的油料狀況來看,這麼做的F-86機應該不在少數。從這些缺油或無油卻還能安全降落的飛行技術來看,當天出擊的美軍飛行 員的確稱得上個個都是高手。

大和島空戰後合照:(左起)喬治?戴維斯少校,賓?普雷斯頓上校,溫斯頓・馬歇爾少校。
戴維斯比了六根指頭,馬歇爾比五根指頭,表示他們在這次空戰中成為王牌。

在戰果方面,美國空軍官方公佈的戰果是:

喬治·戴維斯(George Davis)擊落3架圖-2和1架米格-15;
溫斯頓·馬歇爾(Winston W. Marshall)擊落1架圖-2和1架拉-11;
雷蒙德·巴爾頓(Raymond Barton)擊落1架圖-2;
羅伯特·阿金(Robert W. Akin)擊落1架圖-2;
約翰·勃克(John J. Burke)擊落1架圖-2;
道格拉斯·伊凡斯(Douglas K. Evans)擊落1架圖-2;
約翰·豪侯內克(John W. Honaker)擊落1架拉-11;
班傑明·普雷斯頓(Benjamin S. Preston Jr.)擊落1架拉-11。

合計擊落8架圖-2轟炸機、3架拉-11殲擊機以及1架米格-15。

損失方面,第4聯隊出動的飛機有4架F-86受傷,但是全數安全返回基地。除了馬歇爾座機被擊中3發機炮炮彈,受傷較重外,其他3架(包括巴爾頓,他的右翼被1發米格-15的23毫米炮彈擊中,油箱蓋被打掉)都只是輕微受損;(注78)人員則僅有馬歇爾輕傷。

這次作戰的結果對10月23日「黑色星期二」B-29機群遭到蘇聯米格機痛擊的遠東航空軍來說,顯然是重振士氣的一次大勝利。

喬治・戴維斯少校在大和島空戰後拍攝的王牌紀念照。
此機是334中隊長迪克・克雷頓的座機,上面的五顆紅星是克雷頓的戰績。

志願軍空軍以往對此役公佈的損失是4架圖-2(宋鳳聲、梁志堅、張孚琰、華武斌)及3架拉-11(余長富、周宗漢、何岳新)被擊落,4架圖-2受傷,拉 -11受傷情形不詳,轟炸機群對大和島目標投彈完成任務,空3師7團的米格機遠在身彌島巡邏,未能參戰。人員方面,被擊落的4架圖-2上機組員共16人, 除陳海泉獲救外,其餘15人全數陣亡,3名拉-11飛行員及1名米格-15飛行員陣亡,合計陣亡19人,受傷人員不詳。

而這些螺旋槳轟炸 機和殲擊機對抗當時最先進噴氣機的戰果卻十分驚人:轟炸機第3中隊中隊長邢高科座機機通信長劉紹基以機炮擊落1架F-86,空2師4團第3大隊副大隊長王 天保擊落1架F-86、另擊傷3架,空2師4團第1大隊大隊長徐懷堂擊落1架F-86,副中隊長王勇及劉卓生各擊傷1架F-86,合計擊落3架F-86, 擊傷5架,並且大肆宣揚這是空戰史上首次以活塞式殲擊機和轟炸機擊落噴氣式戰鬥機的先例。(注79)

注46:美國空軍戰鬥單位編製分為: 聯隊(Wing)、大隊(Group)、中隊(Squadron),以中隊為基本行政單位。1個戰鬥機聯隊下轄1個戰鬥機大隊、基地大隊、補保大隊等,1 個戰鬥機大隊下通常有3個戰鬥機中隊。1個中隊編制有24架戰鬥機,加上大隊部3架,所以1個聯隊編制有75架戰鬥機。此時第4戰鬥機聯隊超編數架。

注47:第51戰鬥機聯隊的F-86在12月1日才開始執行戰鬥任務。

注48:Evans,Sabre Jets Over Korea,第155頁。

注49:美國空軍安全勤務處為美國空軍空中情報署(USAF Air Intelligence Agency)的前身,成立於1948年10月20日。

注50:AIA, Detailed History of the Air Intelligence Agency AIA。

注51:韓明陽,「寫戰史必須準確、無誤、說真話」。

注52:Evans,Sabre Jets Over Korea,第155頁。

注53:美國戰鬥機採用的分隊(Flight)是戰術編組,按照任務需求及人員狀況機動編成,非固定行政編組,一般有4架,有時有6架。分隊會再分成兩個或三個雙機小隊(Element)。

注 54:此段及後續美軍F-86戰鬥機作戰經過綜合取材自美第5航空軍每日情報報告第731號(5th AF, Daily Intelligence Situation Report No. 371);John Brunning的Crimson Sky第17章 Payback,第167-179頁;。以及Larry Davis,The 4th Fighter Wing in the Korean War,第96-100頁。

美第五航空軍每日情報狀況報告,第371號,1951年12月1日。
詳細報告前一天11月30日攔截志願軍轟炸機群的經過。

注55:美第5航空軍每日情報報告第731號。

注56:Evans,Sabre Jets Over Korea,第155頁。

注57:Gurney,Five Down and Glory,第197-198頁。

注58:此處按照美國紀錄的時間,與中國紀錄時間相差約三至四分鐘。時間誤差的原因不詳。

注59:Evans,Sabre Jets Over Korea,第155頁。

注60:王蘇紅、王玉彬,《空戰在朝鮮》,第169頁,此處王勇名字確認,但僅提「射擊員小吳」,當天轟炸機第三中隊中姓吳者僅邢高科座機射擊員吳良功一人。

注61:鄭赤鷹,《我打下了美國飛機》,第193頁。

注62:鄭赤鷹,《我打下了美國飛機》,第178頁。

注63:王海,《我的戰鬥生涯》,112頁。

注64:鄭赤鷹,《我打下了美國飛機》,第178頁。

注65:Thompson, MiG Alley, 第33頁。

注66:Evans,Sabre Jets Over Korea,第156頁。此處伊凡斯記憶有誤,他當天應是白五號而非紅五號。

注67:陳舜勇,「一個中國人民志願軍飛行員的故事」。

注68:李永寧、陳舜勇,「一個志願軍飛行員的故事」。

注69:楊大方,「再炸大和島,雲霄終伏虎」。

注70:Evans,Sabre Jets Over Korea,第156頁。

注71:Thompson, MiG Alley, 第32頁。

注72:同上。

注73:Evans,Sabre Jets Over Korea,第156-157頁。

注74:Evans,Sabre Jets Over Korea,第157頁。

注75:Thompson, MiG Alley, 第32頁。

注76:Evans,Sabre Jets Over Korea,第157頁。

注77:Foss,Top Guns,第376-377頁。

注78:見 5th AF,Daily Intelligence Situation Report No. 371。

注79:黃裕沖,《一代天驕──新中國空軍實戰錄》,第41-42頁。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