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軍飛機轟炸日本海軍第三艦隊旗艦「出雲號」(紅圈) |
缺乏準備的開戰
1937年8月14日,中日雙方在上海、筧橋、廣德上空展開了松滬會戰的首日空戰。這場會戰的起因並非經過事先規劃,國軍在上海更是缺乏軍事準備。卻在張治中不顧大局的推動下,導致戰事倉促爆發。許多高階將領,包括陳誠和張發奎,在事發當下都對此軍事行動毫不知情。空軍同樣如此,主力部隊原本集結於河南,準備支援華北戰事。直到8月13日下午,才接獲命令緊急南調。這場戰事在戰略和戰術上都顯得倉促且缺乏周密考量。
四次空戰和兩次誤炸
這一天,國軍空軍傾巢而出,執行偵察與轟炸任務,並與日本海軍航空隊發生了四次空戰。
![]() |
國府空軍在8月13日前仍在北調準備華北作戰,對上海戰事並無準備 |
第一次上海空戰
8月14日下午2時20分,國軍第5大隊24隊隊長劉粹剛率三架霍克機轟炸虹口日軍司令部,未中。副隊長梁鴻雲的飛機卻遭日軍「川內號」輕巡洋艦派出的九五式水上偵察機擊落,梁鴻雲重傷不治。這是國軍在此次戰役中的第一位在空戰中陣亡的烈士。
第二次上海空戰
下午2時40分起,國軍第2大隊的諾斯羅普轟炸機隊分兩批出發,攻擊日軍碼頭和司令部。雖然成功投彈,但轟炸效果不佳,多架飛機被高射炮火擊傷。其中,一架由祝鴻信駕駛的907號轟炸機被日軍「出雲號」的九五式水上偵察機擊傷,機上轟炸員任雲閣當場陣亡。在附近的暫34隊隊長周廷芳駕霍克三式戰鬥機與日機交戰,將其擊傷。
![]() |
日本海軍九五式水上偵察機 |
筧橋空戰
下午5時左右,國軍第4大隊的飛機從河南急飛至杭州筧橋降落。下午稍早從台北起飛的日海航鹿屋航空隊的九架轟炸機。由於天氣惡劣,未能維持編隊,零散地飛向筧橋機場。國軍飛行員高志航、譚文、鄭少愚成功擊落兩架九六式陸上攻擊機,一落於半山(地名),一落於錢塘江口(出海口),另李桂丹、柳哲生、王文驊三人在筧橋以南共同擊傷一架陸攻,該機雖被重創,仍勉強飛回台北以機腹迫降著陸,機身受損嚴重而報廢,應該算是摧毀/擊落。
廣德空戰
與此同時,另一批日軍九六式陸上攻擊機九架飛向廣德機場。儘管天氣惡劣,他們仍於下午6時40分開始轟炸,卻碰到單獨從筧橋再度起飛過來攔截的周庭芳。他用信號彈和機槍示警,並不斷攻擊日軍領頭小隊,導致日軍投下的炸彈全部偏離目標,機場上的第2大隊飛機安然無恙,但周庭芳並未有明顯戰果。然而,此役中日軍第2小隊有一架轟炸機油箱被防空機槍擊損漏油,因飛行員疏忽,在返航時因油盡而迫降基隆港水面報廢損失,屬意外事故。
![]() |
八一四筧橋空戰相關地理位置圖 |
兩次誤炸
在轟炸任務中,國軍飛機因低雲和訓練不足,導致投彈誤差甚大。這天下午,國軍飛行員兩次將炸彈誤投至上海公共租界,造成數千平民死傷。第一次誤炸發生在下午4時27分,轟炸日本第三艦隊旗艦「出雲號」的國軍第2大隊有數架諾斯羅普輕轟炸機過早投彈,造成南京路與外灘交界口中彈三枚,逾150人死亡、430人受傷。第二次誤炸發生在下午4時43分,前述空戰中負傷的2大隊907號輕轟炸機在飛往虹橋機場的途中,為減輕重量而棄置炸彈,卻誤中大世界遊樂場門前,造成更為慘重的逾1100人死亡、830人受傷。這兩次誤炸事件,暴露了國軍飛行員訓練上的不足,也顯示了戰爭初期的混亂與無奈。
戰損比對
總結這天四次空戰結果,日軍在筧橋空戰中損失了三架九六式轟炸機,其中兩架被擊落,一架重創報廢;而在廣德空戰中,則因油箱受損漏油,返航時報廢了一架,但此機的損失應被視為意外事故。因此,日軍在這天空戰中的直接損失為三架轟炸機。
國軍方面,在上海空戰中損失一架霍克三戰鬥機,在筧橋空戰中另有兩架飛機因油盡迫降而損毀。
綜合來看,8月14日當天的空戰交換比,日軍損失三架轟炸機,國軍損失一架戰鬥機。這與後來宣傳的「六比零」並不相符。
![]() |
八一四上海大世界前國軍飛機落彈後慘狀 |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