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荒鷲戰飛鴿──亞洲上空的第一場空戰

丕律紹以手槍攻擊日軍「毛」式二型雙葉機,「鴿」式灰白無塗裝,日本飛機已經開始塗有國徽日之丸了
亞洲的第一場空戰發生在中國上空,不幸的是,中國不是參與者,而僅僅是個旁觀者兼受害者。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根據英日同盟條約,對英國提議出兵掃除德國在太平洋的勢力,意在於取得德國在太平洋區的利益。8月23日,日本對德國宣戰。此時日本早已調集陸軍第十八師團(久留米師團)共3萬2千人及海軍第二艦隊大小68艘艦艇,準備進攻德國在華租借地青島。英國則全力應付德國東亞艦隊,僅派出少數陸軍兵力及海軍艦隻參戰。此時袁世凱的國民政府尚保持中立,觀望風色,但是英日德奧(青島也是奧匈帝國艦隊駐地)完全不顧中國的中立,在中國的領土上進行了數個月的攻防戰。九月二日,日軍從山東半島龍口登陸,佔領膠濟鐵路沿線,逐步向青島推進,直到11月7日完全攻佔青島。

這第一場空戰就發生在青島的上空。本來,中國是有機會參與這場空戰的。



中國早期航空發展

1885年中法戰爭時法軍曾用過載人氣球觀測;20世紀之初有外人在上海張家花園昇放氣球,收費讓人搭乘;本國使用則一直要到1905年才由湖北向日本購買兩具山田式氣球,後來更成立陸軍第八鎮氣球隊,為中國軍用氣球之濫觴。

至於飛機方面,多是來自海外華僑的努力,其中以廣東馮如首屈一指。馮如年輕時即赴美做工,後來研習機械製造,在1909年於加州奧克蘭自行設計製造一架飛機,並於1909年9月22日成功飛行了20分鐘,這是美國西岸首次載人飛機飛行,十分轟動,當地報紙大加報導。之後,馮如又做了多次飛行,並繼續改進他的飛機(至第三號)。1911年2月馮如帶兩架自己製造的飛機回國至廣州,因革命動盪,一直未能安頓下來。但他於1912年8月25日在廣州進行飛行表演,飛行約8公里後,因操作不當,失速墜毀,自己重傷不治。

馮如二號機,1910年
另外,定海厲汝燕則是公費留學學習飛行的第一人,他原本自費在英國就讀工業學校,1910年時滿清政府想找人學習飛行,他毛遂自荐,由攝政王載灃批准,成為陸軍部官費留學生,進入英國布里斯托學校學習飛行,取得飛行員執照,後又入飛機廠學習設計製造。但厲汝燕與革命黨一直有聯繫,1911年時陳英士請他代購幾架飛機,由華僑付款,以協助革命。他就選購了兩架奧地利愛特立克「鴿」式單翼機(Etrich Taube),於1911年12月運抵上海,雖然未能來得及參戰,但他隨即被任命為滬軍都督府飛行隊長,並在1912年4月13日在上海江灣跑馬場進行飛行表演,是本國人首次在上海飛行(1911-1912有多名外人飛行員在上海表演飛行)。

這兩架「鴿」式機隨即編入南京臨時政府飛行營。袁世凱就任總統後,將這兩架飛機撥交在北平南苑的陸軍第三師。1913年9月,民國政府設立南苑飛行學校,這兩架鴿式機編入教練機隊,與另外20架法國高德隆G2式(Caudron G.2)飛機一起提供飛行訓練。因為覺得是個不錯的機會,高德隆兄弟中的老大加斯通.高德隆(Gaston Caudron)也帶著法國技師來到中國,提供南苑飛行學校的飛行及機械訓練,在1914年初又爭取到30架G.3式的訂單。航校第一期在1913年9月招收50人入學,1914年12月41人畢業,這是中國第一批正式學習飛行的人員,而南苑航校也成為中國航空的搖籃。

當時如果中國參戰,這些飛機無可置疑地會被派上戰場,那就不是旁觀而已了。

北京南苑飛行場法國教練及技師,後為高德隆G2式飛機。加斯通.高德隆可能是前面右側第一人

日本早期航空發展


此時日本的航空發展比中國也僅僅快了一點。軍用氣球是在1877年西南戰爭時開始使用,但直到1909年才成立「臨時軍用氣球研究會」,以主導陸海軍的航空研究。而日本的第一次動力飛行,要等到1910年12月19日早晨,才由德川好敏大尉駕駛他在法國受訓並購得的50匹馬力的亨利.法爾曼(Henry-Farman)三式雙翼機在東京佐佐木練兵場進行載人飛行,時間4分鐘,距離3公里,最大高度70公尺。

從此,似乎可以預期,日本軍方的航空研究將會一日千里。但是,任何讀過一點戰史的人只要看到日方有「陸海軍」並列,就會笑笑說:「哈哈──」

德川好敏大尉準備飛行,1910年12月19日
果不其然,1912年初,日本海軍因為無法接受日本陸軍對航空技術種種「無理、蠻橫、不切實際」的要求,自己成立了「海軍航空技術研究委員會」,獨立研究航空技術;「臨時軍用氣球研究會」變成陸軍唱獨腳戲,直到1919年撤除。

日本海軍一開始以發展水上飛機為主。在1912年分別派人到法國的毛利斯・法爾曼(Maurice Farman,モーリス・ファルマン)公司及美國的寇蒂斯(Curtiss)公司學習駕駛維修,並購入飛機進行研究,最後決定選擇法國毛利斯・法爾曼公司的 MF-7水上型。誰想而知,日本陸軍自己研究結果,也選擇了法國毛利斯・法爾曼公司的 MF-7陸上型。

1912年12月12日在橫濱海邊為大正天皇舉行的觀艦式,在空中的是毛利斯・法爾曼水上機,水上的是寇蒂斯水上機
法爾曼 MF-7 是推進式(即引擎在座艙後)的雙座複翼機,長12公尺,翼幅15.5公尺,全備重765公斤,空冷式70匹馬力V8引擎,速限每小時90公里,升限4,000公尺,可滯空4小時。在一次大戰初期被英法用於偵察之用,但很快就落伍,1915年後被移做教練機。它的特徵是前面有個水平翼(陸上型),綽號「長角」(Longhorn)。

不過,日本人選了機型,卻沒有跟法國人下訂單,也沒付權利金,直接就給山寨了。陸軍小石川兵工廠製造了26架陸上用「毛式二型」(「モ式二型」),橫須賀海軍工廠製造水上型架數不詳。陸軍將這型飛機定名為「毛式」(日文「モ式」),是モーリス(Maurice)的略稱,也成為政府文書正式稱呼,但日本海軍內部卻偏要叫成「不式」(フ式)水上機,是ファルマン(Farman)的略稱。

毛利斯・法爾曼MF-7型飛機
一年之後,日本陸軍又引進了4架 MF-11。這是 MF-7 的改良型,結構強化、取消了機頭前面的水平舵,也因此綽號變成「短角」(Shorthorn)。由陸軍所澤飛行場山寨量產,稱為「毛式四型」(「モ式四型」);後又改成100匹馬力引擎,稱為「毛式六型」(「モ式六型」),生產了134架。在一次大戰開始時,日本陸軍有14名飛行軍官,12名偵察軍官,擁有的飛機數不詳(一說16架)。

日本海軍則引進了毛利斯・法爾曼新的水上飛機,三座、100匹馬力,被稱為「毛式呂型水上機」(「モ式ロ号水上機」)或「毛式大型水上機」,而前一型雙座水上機則改稱「毛式小型水上機」。一樣,也是由橫須賀海軍工廠山寨生產,架數不詳。到一次大戰開始時,日本海軍共有12架飛機,11名飛行軍官。

日本海軍除了飛機以外,也在研究船艦上的應用。他們在1913年艦隊演習時用一艘五千噸級運輸船「若宮丸」號(原是日俄戰爭期間俘獲的英國貨輪)臨時充當水上飛機的支援艦,試驗改操作水上飛機。1914年8月一次大戰爆發,「若宮丸」號在8月10日進入橫須賀港進行簡易改裝:裝上吊臂,船艙改成彈藥庫及儲存庫,可操作一架100匹馬力毛式大型及三架70匹馬力毛式小型水上機,共四架;平時一大一小分別置於船首船尾,另兩架小型水上飛機則拆解存在艙內,要用時再取出組合。「若宮丸」號在1914年8月23日完成改裝出港,以金子養三海軍少佐為飛行指揮官,下有7名軍官及35名士官兵,組成飛行隊參加青島戰役。

日本陸軍則以有川鷹一工兵大佐為指揮官,配備4架70匹馬力毛式二型機,1架100匹馬力的法國紐波特 NG2型(Nieuport NG.2)單翼機,1具氣球,8名飛行軍官,3名偵察軍官,人員348名,編成「臨時航空隊」參戰。

「若宮丸」號水上機母艦正在吊放毛式小型水上機,1916年

青島航空

德國在青島的空中兵力相較日本起來,只能說是遠遠不如。 僅在開戰前一個月從德國運來兩架100匹馬力的德國拉姆普勒「鴿」式單翼機(Rumpler Taube),但在開戰後僅有一架可以飛行。拉姆普勒「鴿」式機是德國柏林的拉姆普勒飛機公司山寨奧地利愛特立克公司「鴿」式機的結果,當年山寨這「鴿」式機的公司至少有14家以上。

而青島唯一可用的飛行員是惃特爾.丕律紹(Gunther Plüschow, 1886─1931,丕律紹是他中文護照上的名字)。他出生於北德的施威爾林(Schwerin),十歲時進入幼年軍校,十五歲加入德國海軍陸戰隊為軍官預備生。後在多艘艦艇上服過勤務,1908年時曾到過中國青島,在德國海軍東亞支隊裝甲巡洋艦「俾斯麥王子」號(SMS Fürst Bismarck)上服役。1913年夏天休假暢遊英國,在倫敦待了許久,回國後升成海軍中尉,調職至海軍航空隊,準備在完成飛行訓練後,調到中國青島海軍飛行站。他中等身材(165公分),金髮藍眼,能說流利的英語和一些義大利語;他從小就喜歡冒險,隨著艦隊到處旅行,曾到過地中海和中國;後來對航空發生興趣,一直設法要進入當時仍是雛期的德國海軍航空隊。

惃特爾.丕律紹中尉獲鐵十字勳章照片和他的拉姆普勒「鴿」式單翼機
他在德國基爾軍港等了三個月,在1914年1月到柏林約翰尼司塔爾(Johannisthal)機場,又等了一個月才開始飛行訓練。不過,或許他真有飛行天分,他在2月1日開始學習飛行,三天後就放單飛,2月7日星期六下午就通過資格考試,正式成為飛行員。

這之後他花時間在熟悉他的拉姆普勒「鴿式」單翼機,在這段期間還替知名飛行員奧圖.林內科傑爾(Otto Linnekogel)打下手,經過多次嘗試,在3月下旬一起飛到5,500公尺高度,刷新了當時的世界紀錄(林內科傑爾自己後來在7月9日又創下7,517公尺的新紀錄)。

接著他乘坐火車到俄國,再經由西伯利亞鐵路、中東路、京奉、津浦、膠濟鐵路,經過漫長路程,在6月13日抵達青島。但他的兩架飛機裝箱經由海運,經地中海、蘇彝士運河、紅海、印度洋一路過來,直到7月中旬才抵達青島。

在組合完成後,丕律紹試飛了他的「鴿」式二號機,發現機場很小,勉強可用。但是當他的同僚菲特列希.莫勒斯科斯基(Friedrich Mullerskowski)中尉在7月31日試飛「鴿」式一號機時,發生意外,莫勒斯科斯基重傷入院,飛機全毀,僅引擎可用。

丕律紹的「鴿」式二號機迫降大破,中國青島,1914年8月3日
所謂禍不單行,8月3日當丕律紹駕「鴿」式二號機巡邏時,引擎突然出了問題,不得不緊急迫降,飛機大破,幸好引擎安然無恙。不過,麻煩還沒結束,他發現飛機的零備件在海運的途中進水受潮,幾乎所有的木頭都發霉腐爛,尤其是五具備用螺旋槳統統都不能用。他不得不用克難的辦法,和機工們花了九天的時間才把二號機修好。螺旋槳的問題,他們找了名中國木匠,把七塊橡木板黏在一起,又鋸又彫,造出了一具新螺旋槳。這螺旋槳在轉動的時候讓人心驚膽跳,似乎隨時都會解體,而且每次飛行完畢就還得要連夜重新上膠黏接固定,第二天才能再使用。但這個拼湊起來的螺旋槳最後竟然撐到了青島戰役結束,這讓他對中國木匠的技術大大讚揚一番。

此時青島另外還有一架舊型「鴿」式飛機,是已退伍定居在青島多年的商人法蘭茲.歐斯特(Franz Oster)私人所有,於1911年自德國購得,引擎僅七十匹馬力,1913年曾在青島上空成功飛行過。他們想用來增加空中實力,可惜8月22日及27日歐斯特兩次起飛都沒有成功,飛機全毀。至此僅剩丕律紹的「鴿」式二號機可用。但丕律紹也不氣餒,和海軍造船廠合作,在9月11日開始使用「鴿」式一號機的引擎製造一架全新的水上飛機,預定四星期完工;可惜後來因海軍造船廠人力被轉用至加強陸上陣地而不及完成。

當然,當年談到航空,並不止於飛機,丕律紹還要管理海軍航空站的兩枚砲兵觀測氣球,他在一名稍有經的士官協助下,把氣球充氣升空。當這枚黃色的氣球冉冉而起的時候,猜猜看誰是第一名試飛的軍官呢?

法蘭茲.歐斯特和他的1911年型「鴿」式機,中國青島,1913年

日軍上陸

日軍在集結完部隊後,置中國的中立不顧,於9月2日在山東半島西北側的龍口登陸,隨即南下奪取平度、即墨、膠州、濰縣、濟南,控制了膠濟鐵路全線。北京政府無奈,在9月3日把山東劃出「交戰地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8月底,日本海軍第二艦隊封鎖了膠州灣。9月18日,日軍又在嶗山灣登陸,開始進逼青島。9月23日,英軍也在嶗山灣登陸,加入日軍的陣營。此時日軍陸上兵力有第十八師團約三萬兩千人,英軍有兩個步兵營約一千餘人,防守青島的德軍則有四千多人,兵力懸殊;而青島的防禦並不強固,沒有幾個要塞,也沒有像旅順一樣建成有縱深的陣地。

在空中方面,自然是德軍先有行動。丕律紹在8月中修好「鴿」式二號機後,只要天氣允許,都升空沿著海岸巡邏,搜索是否有日軍登陸。但是高層對他到底在幹什麼,還有飛機能夠做什麼還完全沒有概念。直到有一天他在總督府遇到參謀長行色匆匆地經過他身邊,簡短寒暄問他當天飛得如何,他回答說剛剛回來,花了好幾小時沿海邊飛了老遠搜索日軍,什麼都沒看到。參謀長大訝,說有情報報告什麼發現日軍船隊在距青島80公里的丁字灣登陸(按,顯然情報有誤),我們才剛剛開了兩個小時緊急會議討論如何應付云云,要他趕緊去跟總督報告。此日之後,青島高層終於知道飛機該怎麼用了。

德國膠澳租借地 1912年
9月2日日本陸軍在龍口登陸,航空隊在9月5日登陸,正在組裝飛機期間,正值颱風來襲,加上過後環流影響,豪雨如注,在龍口設置的機場淹水,紐波特「NG2」型飛機也被吹而破損。在此同時,派遣人員、設備前進至平度和即墨設置簡易機場。在9月20日前進到即墨狗塔埠附近的機場。此期間,一架「毛式」機失事重創,分解後送回日本修理。

正式作戰方面,日本海軍航空隊拔得頭籌。9月5日上午,由金子養三少佐、和田秀穗大尉、武部鷹雄中尉三人駕駛「毛式」二號大型水上機,偵察膠州灣及青島港內狀況,並對青島的無線電台及兵營投下炸彈,返航後發現機翼中彈十五發。另外大崎教信中尉、藤澤瀨勝中尉駕駛「毛式」七號小型水上機對膠州灣沿岸陣地進行偵察。九月六日下午,日本海軍再度出動大型水上機進行偵察並轟炸。九月十四、十六日共出動三架次偵察及轟炸,確認命中大型汽艇一發。九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七日,又出動多架次進行偵察及轟炸。

日本陸軍臨時航空隊在山東即墨狗塔埠的機場,照片中可見三架「毛」式二型飛機,1914年
陸軍航空隊從9月21日起使用即墨及平度機場進行多架次的偵察活動。9月25日當天早上派二機偵察李村河左岸高地,遭到海泊河左岸50發榴霰彈砲擊。26日早上兩機一齊出動,一架偵察李村河左岸高地,一架掩護避免德機攻擊,此時已經開始攜帶機關槍(型號不詳,固定方式也不詳),由偵察軍官操作,不過顯然不能從螺旋槳間發射。下午時配合陸軍進攻,派一機偵察,投下聯絡板即時報告德軍動態。27日早上6點50分陸軍派紐波特「NG2」型單翼機、兩架「毛」式雙翼機對在膠州灣內猛烈砲擊日軍右翼陣地的奧匈海軍防護巡洋艦「凱瑟琳.伊莉莎白」號、德國魚雷艇「S-90」號、德國砲艇「美洲虎」號進行轟炸。在700公尺高度,共投下9枚帶降落傘的炸彈(以12公分口徑砲彈改裝),但無一命中。這三艘軍艦則以機槍砲猛烈反擊,返航後紐波特「NG2」型單翼機發現中機槍彈5發,一架「毛」式雙翼機中機槍彈1發,另一「毛」式雙翼機則被機槍彈擊中26發、機關砲彈2發。自此後陸軍飛機也時時進行偵察與轟炸任務。在10月11日甚至嘗試進行空中偵照,於上午派紐波特「NG2」型單翼機搭載武田少尉和照相機升空,但因照相機故障未能拍攝成功。

9月30日早上,日本水上機母艦「若宮丸」號在嶗山灣港外觸到德國機械水雷重創,緊急衝至淺水處坐底才免於沈沒,後來被拖回佐世保港大修數月。同日及次日,日本海軍掃雷艇「第三長門丸」和「弘養丸」也觸雷沈沒。10月2日,日本海軍飛行隊上岸移到沙子口(勞山小灣中)的海灘作業,似乎僅剩「毛」式二號大型水上機一架和「毛」式七號小型水上機一架;而一直要到10月下旬,沙子口才又得到增援。
從日本海軍飛行隊的紀錄來看,自9月5日至10月29日共36架次的飛行都是由二號機和七號機執行的,10月29日的第二次飛行(即第37架次)才有由飯倉貞造大尉單獨駕駛的「毛」式一號小型水上機出動的紀錄。由此判斷,「若宮丸」水上機母艦在整個9月份的作戰中僅僅使用了二號機和七號機,另外兩架「毛」式小型水上機仍在它的船艙中沒有組裝使用。「若宮丸」觸雷時,這兩架飛機的組件恐怕也有損壞(紀錄中二號機100匹馬力的備用引擎被毀),一直到10月下旬才得到補充或修理完畢。從10月29日到11月7日,新到機出動的紀錄是「毛」式三號大型水上機2架次,「毛」式一號小型水上機4架次,「毛」式八號小型水上機1架次。

日本海軍航空站,山東沙子口海灘,1914年

一人敵一國

在這段期間,丕律紹繼續執行偵察任務。不過他跟日軍不同,偵察時都是單人駕機升空,然後引擎切到近惰速,用腳控制平衡,一邊轉頭向側後下方觀察(因「鴿」式主翼會擋住向下視線,一邊雙手則紀錄情報。就這樣,他在日軍陣線及砲兵陣地上空長時盤旋,有時可達一兩小時,紀錄地面詳細座標送回給德軍重砲兵單位,這讓日軍困擾不已。如9月27日的德國艦艇正就是根據丕律紹的情報,在膠州灣內砲轟日軍右翼的砲兵陣地,日陸軍飛機才趕去轟炸驅趕的。日軍戰後統計,戰役人員傷亡中約三分之一是被砲擊造成的,難怪日軍對這隻老是在上空徘徊不去的「鴿子」恨之入骨,一直想盡辦法要摧毀它。

讓日軍大傷腦筋的是,砲擊無效。青島機場就在跑馬場,機庫則緊靠要塞一側,因為角度的關係,日軍大砲無法轟擊到機庫,唯一能做的,是在丕律紹起降時,對著機場上空大量射擊榴霰彈。榴霰彈有定時引信,可以在接近彈道盡端的空中爆炸,對地面目標投射大量破片及內置的小彈丸,這當然也可以用來對付飛機。從10月中旬起,對跑馬場上空的榴霰彈封鎖日漸增多,這讓丕律紹在起降時不得不絞盡腦汁,使用各種不同路線、不同高度、角度突破彈幕。

日軍飛機更時時來轟炸機場,希望他們的炸彈能碰巧貫穿機庫頂上的掩土,掉入機庫爆炸。不計日本陸軍飛機,單單日本海軍的水上機對德軍機庫前後就投下50枚威力相當於英國12磅砲砲彈的炸彈,等於他們戰役總投彈量的四分之一。這當然也是徒勞無功。這個時候,其實雙方都很怕地面槍砲火力,飛機都不敢飛得太低。何況又沒有瞄準具,又是手擲炸彈,任何轟炸都很難準確命中。

丕律紹也在想點子跟日軍鬥智。他們在10月初在跑馬場東南建了個新的機庫,以分散日軍注意力。日本飛機在10月5日報告發現新機庫,之後時不時地就來轟炸一下。他和部下還用木板、帆布、金屬條做了架從空中看來宛如實體的假「鴿子」,隔幾天就把它推出來,然後坐看日本飛機一次又一次徒勞無功地想炸中這個假目標,幾乎要笑破肚皮。日本海軍飛行隊直到10月22日才報告:「看穿跑馬場設置的假飛機偽裝」。

青島戰役中德軍製造許多假目標,以混淆日軍空中及地面偵察
來而不往非禮也,丕律紹也嘗試用自己的土製炸彈反擊。他用「哈俐洋行頂級爪哇咖啡」四磅裝錫罐裝上炸藥、馬蹄釘、和破銅爛鐵,裡面塞上一根套了鐵釘的雷管,理論上從高空投下的撞擊力應該會讓鐵釘擊發雷管而引爆。但這玩意得要小心處理,飛機和飛行員要冒的風險恐怕要大過能發揮的殺傷力。

10月2日,丕律紹帶著土製炸彈來到嶗山港外轟炸日軍艦艇,投下兩枚,僅其中一枚命中日本魚雷艇,但是沒有爆炸。日海軍和田秀穗大尉和武部鷹雄中尉從沙子口駕「毛」式二號大型水上機攜帶炸彈升空追趕,直看到丕律紹降落進機庫,遂投彈轟炸機庫和繫留氣球,效果不明。這之後丕律紹又試著轟炸幾次,都不怎麼成功,僅有一次炸中地面行軍中的日軍部隊,聽日本廣播說是炸死了三十個人。

在空中時,丕律紹總是避免與日機接觸。畢竟他這架青島碩果僅存的「鴿」式飛機無比珍貴,總督命令他不可冒險,要保全飛機,因為首要任務是替德軍重砲兵偵察敵情座標。雖然他總是在趨利避害,但還是太惹眼了,讓日軍咬牙切齒。日本陸軍航空隊的飛機此時出動時往往由觀測員攜帶有機關槍,飛行員則攜帶手槍,總想找機會將其擊落。日本海軍飛行隊是否有使用機槍,因資料不足無法確認,但是攜帶並使用手槍和步槍是極有可能的。

空戰!空戰!

10月10日,日本第十八師師長神尾光臣把臨時航空隊隊長有川鷹一大佐找去,告知他說從11日到13日第一線部隊要進行攻擊前的調動,嚴令他要特別注意攻擊驅趕德國偵察機,以保護部隊的移動。有川隨即特別安排部署,但接連兩天,丕律紹都沒有出動。

10月13日早晨5點52分,日本陸軍坂本真彥中尉和內藤國太郎中尉駕著「毛」式三號機起飛,往李村河方向飛行。6點20分,狗塔埠地面發現德機出現,長澤中尉和武田中尉在6點25分駕紐波特「NG2」型飛機攜帶機關槍起飛,6點55分小關少尉和真壁中尉也駕「毛」式八號機攜帶機關槍起飛。另外海軍飛行隊也在7點鐘派山田忠治大尉和飯倉貞造大尉駕「毛」式二號大型水上機攔截(為減輕重量,僅載二人)。這時「毛」式三號機也發現在李村上空附近的飛機是德機,轉向爬升追逐。不過德機性能較佳,高度也較高,很快就往南飛走。因為追之不及,這些日機都在7點13分至7點44分間返航。德方紀錄則是丕律紹駕「鴿」式二號機在6點5分起飛,8點25分降落,報告了11條詳細的偵察情報,完全沒有提到被追擊的情形,或許是日機距離還很遠,他不認為是威脅。


拉姆普勒「鴿」式單翼機(Rumpler Taube),從下面看去,此機還真的很像隻鴿子
10月14日早上,日本陸軍兩架飛機在狗塔埠機場待命。丕律紹下午3點30分駕機起飛,往山東頭、沙子口,轉經李村方向飛行。日軍下午4點10分在沙子口上空發現他的蹤跡,海軍馬上派出和田秀穗大尉和飯倉貞造大尉駕「毛」式二號大型水上機攜帶炸彈起飛追擊。而陸軍方面則派出長澤賢二郎中尉和坂本真彥中尉駕紐波特「NG2」型單翼機攜帶機關槍出擊,往張村至沙子口方向攔截。僅載單人的「鴿」式機的飛行速度以及爬升速度都比較快,丕律紹注意到日機逼近,特別是大型水上機似乎是想斷他後路,他一拉機頭快速上升,把日機甩在後方,轉向青島方向而去。紐波特型飛機上的坂本中尉用機槍射擊三次,但是距離過遠,沒有任何效果。紐波特型機眼看追不上,返頭回場,在5點39分降落。但是,和田大尉的水上機鍥而不捨,一路追到青島上空。丕律紹迫不得已,於5點鐘從1700公尺高度俯衝而下降落地面,和田和飯倉大尉大喜,把所有的炸彈都丟下去,回去後報告有兩發炸彈命中德機。實際上炸彈都投在滑行中的「鴿」式機後面,雖然很近,但沒有造成任何損傷。

10月17日晚間,德國海軍「S-90」號魚雷艇在保羅.普盧乃爾(Paul Brunner,一作布盧乃耳)海軍上尉指揮下,趁夜色溜出港,偷襲封鎖的日本艦隊。他們避開巡邏的三艘日本驅逐艦,開到外海。18日凌晨1點30分,於膠州灣外20公里處,在黑暗中發現一個目標,有一根煙囪和兩根桅桿。他們偷偷接近到500公尺的距離,然後轉向發射三枚魚雷,最後一枚魚雷發射距離近到僅300公尺。很快地,兩枚魚雷命中爆炸,然後引發了一次極猛烈的爆炸,普盧乃爾報告火舌高達100公尺,煙囪、桅桿、艦砲、鍋爐等等全都被炸上天,天亮後還發現有殘骸掉在「S-90」號魚雷艇甲板上。這個爆炸的火光,連在青島的丕律紹等人都看到了。原來「S-90」號魚雷艇攻擊的目標是日本二級海岸防衛艦、曾參加過甲午戰爭黃海海戰的前防護巡洋艦「高千穗」號。當時它正在執行布雷任務,船上載有許多水雷,才有這麼劇烈的爆炸。該艦全艦287名官兵,僅有3名倖存者。「S-90」號魚雷艇捅了馬蜂窩,周遭的日本艦艇都開始過來搜索,普盧乃爾判斷黑暗中無法再回到港內,就往南逃逸。18日早上8點鐘,把船開到山東日照縣石臼所西北十五里的東海嶼莊附近海岸,衝上沙灘,把船炸毀後上岸。全員被中國地方政府拘留並送到南京,後來丕律紹在南京還見到該艇軍官。




「S-90號」魚雷艇,1899年下水,排水量310噸,武裝:3枚450毫米魚雷,3門50毫米SK L/40 速射砲

丕律紹在10月21日上午6點20分起飛,任務是偵察日軍包圍的部署情形。剛起飛就遭到日軍榴霰彈攻擊,他只好往膠州灣另一側的臺西半島飛行,取得高度後再往日軍方向偵察。日陸軍在6點44分派長澤賢二郎中尉和真壁裕松中尉駕紐波特「NG2」型單翼機攜帶機關槍起飛攔截,在孤山、保兒、李村間遭遇德機,雙方迴轉繞圈數次,真壁中尉持機關槍射擊數次,一不小心射斷了自己左翼前方的張力線,只好趕緊降落,在7點49分著陸。日軍看情況不對,趕快又派出「毛」式三號機,這是特別減輕了重量的改裝機,而且僅由小關觀三少尉單獨駕駛,以求追上德機的性能。小關少尉飛到2,100公尺高度,跟丕律紹繞圈糾纏數回,這期間丕律紹拔出「帕拉貝倫」手槍(即知名的「魯格」手槍)開了約30槍,然後往青島方面逸去。雖然丕律紹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聲稱擊落了一架日本飛機,但在他的報告中卻比較保守,僅稱開槍對一架日本陸用雙翼機用手槍射擊30發。在返航時,丕律紹又遭到日軍以榴霰彈射擊,只能再度俯衝降落。

10月30日上午6點30分,日陸軍武田次郎少尉和內藤國太郎中尉駕「毛」式八號機攜帶機關槍起飛攔截丕律紹的飛機。但是因為高度和速度不及,內藤中尉在很遠的距離就開槍射擊,毫無效果。另在7點25分派長澤中尉和真壁中尉駕「毛」式四號機攜帶機關槍從狗塔埠起飛,一路追擊德機到沙子口,且追且射直到德機出海。

這之後至11月5日,天氣不佳,地面日軍加緊圍攻,丕律紹也沒有出擊。此日,德國總督命令丕律紹駕機突圍,並把秘密文件和其它人的私人信函送交南京的德國領事館,為了他的安全,還特地開具一份中文護照給他。11月6日凌晨,丕律紹駕機升空南飛,沒有驚動到日軍。日軍在11月7日佔領青島後,才知道他已經逃脫了。

德國青島總督替丕律紹開具的護照
有意思的是,丕律紹急急飛離青島,以至於「鴿」式飛機沒能與它的兄弟在空中碰頭,緣慳一面,留下了一點遺憾。事情是這樣的,在10月中旬的兩次空戰後,日軍覺得自家飛機性能不好、飛行員技術不佳,老是被德機「翻弄する」(這是日軍原話),於是想要找出個能剋制丕律紹的法子。找來找去,就找到日本民間去了。原來,1914年6月13、14日,帝國飛行協會在兵庫縣舉辦第一屆民間飛行大會,共有5架飛機參賽,結果是帝國飛行協會自己的磯部鐵吉奪冠,猜猜看他飛的是什麼飛機?沒錯,就是拉姆普勒「鴿」式單翼機!

於是,帝國陸軍馬上給了磯部鐵吉先生一個預備役少佐的任命狀,在10月下旬把他和飛機一起運到山東來,在嶗山灣登陸。但是因為貨箱太大,很難從嶗山灣運到其它機場,於是在10月29日特地派了一隊人馬到嶗山灣幫助組裝,並開設臨時簡易機場。11月6日,正好是丕律紹飛離青島的同一個早上,磯部先生...噢,不,是磯部少佐,從嶗山灣起飛,飛到2,000公尺高度時引擎故障,迫降的時候飛機拿了大頂,螺旋槳破損(嗯,不曉得磯部少佐知不知道該去找哪個木匠?)

整個青島戰役期間,日本陸軍出動86架次,總飛行時間接近89小時,被地面子彈擊中55發,執行轟炸15次,投下44枚炸彈。海軍水上機出動50架次,飛行時間71小時,投下199枚炸彈(其中50枚集中在德軍機場機庫)。德軍方面,丕律紹的飛行紀錄不詳,不過他至少應該飛了有50小時以上。另外,雙方發生了4次空戰,其中3次日本陸軍飛機使用了機關槍射擊,耗彈約900發;日本海軍水上機參戰3次,使用武器、耗彈量皆不詳;德軍方面使用手槍一次,耗彈30發。雙方都無戰鬥損失。


等一等,故事還沒完,丕律紹的冒險不是在青島結束的。

大逃亡

話說11月6日,丕律紹起飛後,沿著海岸線,一路向南,引起地方注目。山東將軍斬雲鵬、巡按使蔡儒楷在11月19日就報告了他飛經「S-90」號魚雷艇殘骸的經過:「...又於本月初六日晨七鐘,由海上東南發現灰色飛艇,在石臼所經過,行至德破艇左右,迴翔察視一週,飛往西南而去。因相距過高,未辨何國飛艇,合倂聲明。」

丕律紹的目的地是海州(今連雲港附近),這是事前選好的。第一是要飛得夠遠,日軍不容易追上,第二是要比較大的城市,他才有可能遇上西方人士出手協助。如果飛到油料用盡卻落到一個荒僻的地區,恐怕中國老百姓會把他當成妖魔鬼怪──金髮碧眼還會飛不是?

他飛到海州(東海縣)後,在北門城牆外擇地降落。降落狀況不佳,飛機也有損傷。落地後一大堆民眾圍觀,但是不久後救星就到了。果然,一名在海州的美國傳教士摩根醫生(中文名慕賡揚)過來幫他翻譯,並邀請他回家吃早餐。不久,當地縣知事段士章(字繼維,辛亥革命時以鎮壓地方革命黨起家)用八抬大轎請他赴宴,大吃一通有數十道菜色的盛宴。第二天,他把飛機摧毀並燒掉,僅僅留下引擎交給縣知事保管。之後,縣知事派了一名軍官和40名士兵護送乘船他去南京,由於語言不通,丕律紹以為該位軍官姓林,其實是武衛前軍執事官陸軍少將劉志坤。

「鴿」式飛機在海州(東海縣)城牆外著陸
他們在11月11日晚間抵達南京後,丕律紹在住處看到了「S-90」號艇長普盧乃爾和其它軍官,才瞭解到會被依國際法被拘留,他們的住處其實是收容所,這時他就起意想脫逃。

當時袁世凱政府宣布中立;而根據1907年海牙第五公約(滿清政府於1910年1月15日簽約),中立國不得讓交戰國部隊通過,若收容交戰國部隊,應將其拘留於遠離戰場之地,也可將在領土內收容的交戰國部隊看管在軍營、甚至禁閉在堡壘,也可自行決定是否在宣誓保證不經批准不離開中立國領土的條件下給予軍官們以行動自由。10月18日「S-90」號魚雷艇官兵在日照石臼所棄艇上岸,讓民國政府不得不處理交戰國部隊的收容問題。

61名德國官兵在10月下旬抵達南京,江蘇督軍署(此時江蘇督軍是馮國璋)就設立了「中立籌備處」統籌中立相關事務,並且在10月31日以南京城北丁字橋省議員公寓做為「江蘇督軍署收容所」(1917年中國參戰後改名為「南京俘虜收容所」),以收容這些德國海軍官兵。

「中立籌備處」由於一切草創,經驗不足,所以這些德國海軍軍官還沒有宣誓,但仍行動自由,只是由收容所派衛兵監護;這些德國官兵甚至醞釀想至上海搭中立國船隻離去。這時候由於日、英以及德國兩邊陣營施加的外交壓力,讓督軍署及外交部左右為難。日本和英國領事都送照會,指責中國未嚴守中立,未拘留德國官兵;德國領事則稱日本水兵和英國士兵在中國境內來去自如,為何單獨要拘留德軍官兵。所謂弱國無外交,不外如是。

11月12日下午4點鐘劉志坤帶丕律紹至「中立籌備處」辦理交接手續,6點鐘德國領事壽爾慈即邀請在拘留所各軍官晚宴,收容所指派憲兵吳玉昆隨從監護。丕律紹發現吳玉昆竟然粗通德語,他問吳為什麼跟著走,吳玉昆回答說他是丕的「儀衛」( Ehrengarde,guard of honor)!

晚宴一直開到很晚才結束,德國副領事出來告訴吳玉昆說丕律紹很累,要留下過夜。吳玉昆信以為真,就直接回收容所。孰料他才剛走,丕律紹就從側門跳上一輛掛有布幕的馬車,往火車站急馳而去。他搭上了從南京往上海的夜快車,第二天早上7點鐘就抵達上海,然後混入公共租界中,再無蹤影。

收容所此時才發現丕律紹失蹤,跑去跟德國領事館要人。德國領事館支支吾吾,一下說他們不知道,一下說丕律紹自己要跑,他們無法阻止。他的去向,說法也是南轅北轍,有說是去上海看情人,又說可能已經到荷屬東印度的巴達維亞了。後來驚動日本人,連日本領事也責問督軍署,外交文書來來去去好幾個星期才平息。

原「江蘇督軍署收容所」,1917年後改稱「南京俘虜收容所」,
注意掛的是民國初年北洋政府的五色旗
丕律紹在上海公共租界找到熟人幫忙,一連換了三四種身份,也輪流住在數位不同朋友家中。最後終於弄到一份護照,麥克卡芬先生,英國人,代理勝家縫紉機,要到美國商談業務。某位「細緻白晰」的女士安排他公開離滬,但又秘密回城,在美國郵輪「蒙古利亞」號(SS Mongolia)開船前兩天上船,住進了該船僅有的兩間特等套房之一,另外一間住的則是一名美國的百萬富豪。

雖然搭上了中立的美國船,但是還有危險,因為這艘船要先經過日本,在長崎、神戶、橫濱三個港口靠岸,再經檀香山到舊金山。在日本港口靠岸時,都要接受日本警察檢查,搜捕德、奧等敵國人員。丕律紹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會不會被看破,就裝病招來船醫,把自己的故事告訴他。這位美國船醫很可能是德裔的美國人,非常同情,答應替他掩護。在日本口岸檢查時,船醫帶日本海關人員及警察過來,他們一看到這超級豪華的艙室,又聽到船醫說這英國富豪重病,馬上又鞠躬、又敬禮,一點都不敢打擾這名尊貴的旅客。誰說階級沒有好處?
丕律紹抵達舊金山時已是1914年年底。他坐火車到紐約,在紐約待了大約三個星期。經由地下管道弄到一本瑞士護照後,於1915年1月30日搭乘義大利郵輪「阿布魯茲公爵」號(SS Duca degli Abruzzi)要從紐約至拿不勒斯,再從中立的義大利經瑞士返回德國。這次他就沒有富豪級的享受了,只能跟人擠在二等艙裡。2月8日郵輪在直布羅陀靠岸,一樣得經過英國海關檢查。本來一群人都要過關了,忽然跳出個英國「秘密警察」,找了名瑞士旅客向他們問話,雖然丕律紹也會說義大利語,但是當那瑞士人開始說瑞士德語方言時,他就露餡了。這一下就逮了好幾名「瑞士公民」。那英國人還洋洋得意地說,「瑞士人」經過直布羅陀的數目恐怕比瑞士人口還要多。

丕律紹跟其它在直布羅陀被捕的50多人被船送到英國,輾轉經過幾個戰俘船和戰俘營後,他被送到西北萊斯特郡唐寧頓館(Donington Hall)戰俘營。唐寧頓館是專門關押德國軍官的模範戰俘營,外觀堂皇,四周綠草如茵,英國人對其大加宣傳;但其實裡面樸素老舊,空間擁擠(18世紀的房子怎麼可能不擠?)

唐寧頓館(Donington Hall)現狀與當年俘虜營情形,此屋原建於1793年
丕律紹到唐寧頓館不久,就開始計畫逃亡。他和同夥慢慢收集情報,並取得逃脫過程需要的物資和金錢,並製造攀登有刺鐵絲網時需要的皮質手套和護具。和某些傳言不同,有一天有隻小鹿跑到內外兩層鐵絲網之間,並沒有給他們帶來什麼好處,反而讓英國俘管把鐵絲網整個檢查一遍,修補得更完整。

1915年7月4日傍晚,他和另一名同夥在其它戰俘掩護下藏到內層鐵絲網附近。午夜之後,他們倆連翻兩道鐵絲網、溜過警衛營房,走到附近德比鎮的車站,分道揚鑣。他坐火車到倫敦,晃蕩了一天,第二天早上卻看到追捕自己的佈告,他的同伴已經在倫敦碼頭被捕了。

為了把身上的灰色上裝處理掉,他到火車站寄物處寄存上衣。店員寫收據時問他名字,丕律紹一時不察,脫口用德文反問:「Meinen?」(「我的?」),結果沒有戒心的店員就在收據上寫下「Mine 先生」,完全沒有警覺到。

丕律紹穿上戰俘營裡難友給他的一件藍色套頭衫,用黑鞋油、凡士林、煤渣的混合物把自己的金髮染黑,又在臉上、手上抹上煤煙灰,再穿上從上海一路跟他飄洋過海的藍色外套,頭上再戴一頂小帽,活脫脫就是一個在倫敦東區碼頭鬼混的水手,全身髒兮兮地,沒有人會多看他一眼。

回到德國後,丕律紹穿著他的衣服擺拍。在倫敦期間他東躲西藏,
避免跟人接觸,根本不可能去拍照。當時可沒有拍立得相機
他在倫敦晃蕩了幾天,除了逛大英博物館和各個教堂外,主要是四處去找有關中立國航運的消息,但發現在倫敦的所有中立國船隻都有人看著,輕易不讓人接近。就在要絕望的時候,忽然在公車上聽到旁邊兩個商人的交談,提到在泰唔士河下游離倫敦市中心40公里處的提耳布立(Tilbury)有荷蘭輪船停靠,每一兩天就會開往荷蘭的法拉盛(Flushing,今天的 Vlissingen)云云。

丕律紹馬上坐火車到提耳布立,發現碼頭還是有英國人監視,繞過河到對岸的送墳鎮(Gravesend,據說名字起源是17世紀倫敦黑死病大流行時,屍體都往這裡送的緣故),又游泳又划小船地,失敗了四次後,才在7月11日深夜靠上荷蘭渡輪「朱麗安娜公主」號(Prinses Juliana),藏在救生艇的帆布罩下,在第二天抵達法拉盛。

荷蘭渡輪「朱麗安娜公主」號(Prinses Juliana)3000噸級,1916年觸雷沈沒。
同時期有另一同名遠洋郵輪 SS Prinses Juliana, 8000噸級,單根煙囪,
後改名 SS Costa Rica,加了根假煙囪,1940年4月27日,
從希臘載運撤退的英軍至埃及途中被德軍司圖卡俯衝轟炸機炸沉。這兩艘船很容易混淆
他混出碼頭,到火車站買了一張車票,坐火車回到德國,不料卻在邊境因沒證件被當成間諜抓起來,直到遇見海軍的老同事,才證明他的身份。然後就是盛大的慶祝,頒贈勳章等等,他在1916年用自己的經歷出版了一本暢銷書 Die Abenteuer des Fliegers von Tsingtau(The Adventures of the Aviator from Tsingtau),賣了70萬本。他是整個一次大戰期間,唯一成功逃離英國的戰俘。

一次大戰結束,他退出海軍。在民間工作數年後,決定重拾幼時的夢想,到南美洲最南端去探險。幾年間,他在德國與南美洲間來來去去,用探險的結果出版了兩本書和一部紀錄片。不幸在1931年1月28日,他的「青島」號水上飛機失事,結束傳奇的一生。

紀錄片「火地島上空的銀鷹」(Silberkondor über Feuerland)
銀鷹是 Heinkel HD 24 D-1313 「青島」號
雙桅木船則是他專門買來探險用的「火地島」號



附註:

世界首次空戰不是在中國,首次空對海轟炸也不是在中國。。

世界首次空戰是在1913年墨西哥內戰,替敵對雙方服務但私下是好友的兩名美國傭兵飛行員用手槍對彼此飛機的下方空處射擊,把所有彈匣都打廣。

一次大戰首次空戰是1914年8月25日,一架法國飛機將一架德機擊傷。首次擊落是10月5日,一架法機用機槍擊落一架德機。

世界首次空對海轟炸發生在1913年巴爾幹半島戰爭中,由希臘飛行員駕駛一架水上飛機用手榴彈轟炸土耳其軍艦而拔得頭籌。第二次轟炸發生在同年墨西哥內戰。

青島之戰的「第一」僅僅是世界第一次從水上母艦起飛轟炸。

所以我的文章標題是《亞洲上空第一場空戰》。

參考資料

  1. Plüschow, Gunther,  My escape from Donington Hall, John Lane: London, 1922, 284 pages
  2. Stephenson Charles, The Siege of Tsingtau: The German-Japanese War 1914, Pen and Sword, 2017, 256 pages.
  3. 世界の翼 別冊 航空70年史-1 ライト兄弟から零戦まで 1900年-1940年,朝日新聞社:東京,1970,233頁
  4. 参謀本部編,大正三年日独戦史(上、下),東京偕行社:東京,1916,312頁
  5. 参謀本部編,大正三年日独戦史写真帖,東京偕行社:東京,1916,75頁
  6. 恵美東台, 欧洲大変局.別録:膠州灣及南洋の軍事的佔領,帝国図書普及会,1914,122頁
  7. 李毓澍編,中日關係史料─歐戰與山東問題(1914-1916)(下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558 page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