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島海戰「飛龍」反擊甲板作業速度試析

幾天前在一論壇與網友討論中途島之役,基本上都同意Jonathan Parshall 和 Anthony Tully 兩名作者所撰 Shattered Sword: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Battle of Midway 的論證,即日本航艦作戰準則(doctrine)對南雲的決定有很重大的影響;而航艦起降作業所需的準備時間也讓淵田所謂的「命運五分鐘」不可能存在,在美國VB-6, VS-6, 和 VB-3中隊對「赤城」、「加賀」、「蒼龍」三艦俯衝之時,日本航艦不可能完成出擊前的甲板擺置(spotting)即將起飛。

不過,網友對於各航艦是否已經開始擺置有所疑問,他的問題是基於 Parshall & Tully 分析的日本航艦甲板作業程序,認為需要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來完成擺置才能起飛;也因此對「飛龍」能在三艦被炸後的短短半小時內(夏威夷時間 10:27 AM ~ 10:58 AM)完成18架九九艦爆與5架零戰的擺置開始起飛有所疑問。在此歸納一下相關的問題:

  1. 在 CAP 降落的同時日本航艦能不能在後飛行甲板擺置?
  2. 在 CAP 起飛的同時日本航艦能不能在後飛行甲板擺置?
  3. 在 VB-6, VS-6, 和 VB-3 攻擊之前,日本航艦是否可能已經開始在後飛行甲板擺置?
  4. 根據 Parshall & Tully 的敘述,最理想狀況下大約要花40分鐘將已有油彈的99艦爆和零戰擺置完成開始起飛,「飛龍號」是否有可能在30分鐘內完成擺置起飛?

這個作業速度的問題,可以拿珍珠港第二波攻擊隊的擺置起飛做一個例子。珍珠港第一波攻擊隊在當天夏威夷時間約06:00開始起飛,大約花了10~15分鐘起飛。但在約07:15時,第二波攻擊隊開始起飛,其中「飛龍號」放飛18架九九艦爆及9架零戰。也就是說在事前準備好且從容不迫時,讓6艘航艦的飛機擺置好開始起飛大約要花上60分鐘,這是在每艘航艦的升降梯能力及機庫甲板數不同的情形下(按,「赤城」和「加賀」是三層機庫,其它都是二層機庫)的最大公約數。


Parshall & Tully 的圖10-10,攻擊珍珠港時一架九七艦攻降落於「赤城號」

經過更深入的研究,發現「飛龍」的確有可能在半小時內完成擺置開始起飛,在此逐一討論分享。

1. 在 CAP 降落的同時日本航艦能不能在後飛行甲板擺置?

這點,在正常作業情形下不可能。

航艦降落有非常嚴格的程序,首先要形成一定合成風速,飛機再以要以一定角度及方向落下,才能鉤住鉤索在短距離內停止。日本航艦降落正常程序是頂風航行、艦尾進入,最後一道鉤索在艦島後側,再往前就是防柵(crash barriers)。降落時的指引來自甲板左側兩組紅綠降落指示燈,從艦尾算起約四分之一的位置(見圖10-9)。飛機若以正確方向及角度接近飛行甲板,這兩組紅綠燈在飛行員眼中是左右並排在同一高度。若角度不對,會紅高綠低或紅低綠高。所以,CAP 從艦尾降落之際,艦尾甲板不可能擺置,也不可能讓飛機改變降落角度靠前降落。


至於前甲板的鉤索(fore landing wires),屬於非正常程序,僅在非不得已情況下使用。此時航艦必須倒俥(steaming astern),飛機從艦首進入,其使用的降落指示燈在飛行甲板右前側(還是在飛行員左側)。由於是倒俥,很可能無法形成足夠的合成風速,飛機降落速度會較快,且鉤索僅三道,很容易錯失,那就要靠防柵,飛機很容易損毀,所以不會輕易使用。在中途島之役中,也沒看到日本航艦有倒俥的情形。

圖10-10 九七艦攻在「赤城號」降落照片是從艦尾進入,並非艦首。「赤城號」艦首塗的是白底紅日的旭日旗,白底橫跨整個甲板。她在艦尾甲板另有一白邊圓圈,正好圍住後升降梯。

「隼鹰號」在南太平洋作戰時,曾經將擺置中的艦攻移到艦首以讓一架艦爆降落。但這是特例,已經擺置好的艦攻數量一定不多──按,「隼鹰號」是輕航艦,僅有兩個升降梯,這些艦攻必須要移到前升降梯之前才能將艦爆收到機庫。

2. 在後飛行甲板擺置的同時日本航艦能不能讓 CAP 起飛?

答案是可以,只要放飛 CAP 沒干擾到攻擊隊機群的擺置,但要事先安排好。。

二戰時航艦無法多工,同時間只能做一件事,而且還是批次處理。進行全甲板攻擊擺置時是最脆弱危險的時刻,所以要趕快完成。若要放飛 CAP,通常要事先就計畫好且準備好,放飛的 CAP 必須在所有的護航零戰擺完後放在最前面。護航零戰擺置若未完成,自然不能在那邊等CAP零戰熱完機起飛後再繼續擺置。如珍珠港攻擊第一波出發之前,以及中途島攻擊隊起飛前都有發出 CAP。這在事前就計畫好,不是臨時插隊。即使如此,第一波 CAP 通常不會太多,中途島攻擊隊起飛前的 CAP 各艦也僅發出一個小隊(三架),共11架。

這對 CAP 放飛的限制也讓各國都去實驗從機庫直接彈射飛機,以備在飛行甲板擺置或機群降落的同時還能讓一些飛機起飛,不影響批次流程。

這個批次性處理的特性很重要,下一個問題會談到。

3. 在 VB-6, VS-6, 和 VB-3 攻擊之前,日本航艦是否可能已經開始在後飛行甲板擺置?

Parshall & Tully 書中其實有一個航艦作業上很重要的東西沒有提,就是航艦在防空戰鬥時,所有的兵裝作業都會停止,這包括了裝彈、加油、彈藥車及飛機的移動。

防空戰鬥時,無法預知艦隻在什麼時候做高速閃避的運動,那也就是不知道艦隻何時會突然傾斜。如果在移動裝著800公斤魚雷的彈藥車時艦隻閃躲了這麼一下,那樂子可就大了。要移動裝了魚雷或炸彈的飛機就更不用說了。加油也不可能,加油槍油管都要歸位。當然美國航艦做得更徹底,當稍晚「約克鎮號」在雷達偵測到「飛龍號」的首波攻擊隊準備防空戰鬥時,不但抽乾油管,還灌入二氧化碳,更把靠艦尾一個裝有8,000加侖的輔助油槽推到海裡去。

在這種情形下,冒險移動少數幾架較輕的零戰做 CAP 還勉強有可能,若要繼續移動擺置更重的艦爆或艦攻,應該是辦不到的。下面看一個美軍的例子。

USS Enterprise 在1942年10月26日聖塔克魯茲海戰(Battle of Santa Cruz)時被日本海軍俯衝轟炸機攻擊的影片片段

根據 USS Enterprise 有關聖塔克魯茲海戰的戰鬥報告, 可見防空戰鬥的確對飛機的整備與起飛會有嚴重的干擾:「7. .... At 1026 ENTERPRISE turned into the wind (110° T) to land returning aircraft low on gas, and immediate reservicing and rearming were commenced to send these planes out to attack. Enemy air attacks interfered with servicing and prevented launching.」

而防空戰鬥時須停止主要整備工作的必要性在這段影片中也表露無遺。影片中這架 SBD 俯衝轟炸機可能是早先攻擊日本艦隊的飛機,降落較靠後在艦尾還來不及前移,就遇到 1115時的日本俯衝轟炸攻擊。從影片開始就可以看到甲板人員四散,然後艦尾航跡顯示航艦正在做高速閃避動作(00:10),前面飄過來的濃煙意味著前部已經被炸中(00:14),而最後這架 SBD 俯衝轟炸機被震落至高射機砲的砲位(01:40),更證明了在防空戰鬥時確保飛機及彈藥穩固的重要性。由於原來攝影機角度較低,僅見後甲板及航跡,但後來角度調高後(03:44),可以明顯看到高速閃避時航艦的傾斜程度。而最後(03:50)拍到從艦島往前的甲板上停得七零八落的飛機,亦證明了防空戰鬥時限制了飛機收容及整備的正常作業。這次攻擊的細節請參看下面的戰鬥報告段落:

9. At 1115 the first dive bombing attack on ENTERPRISE commenced. The attacking planes were not seen until well in their dives when they were quickly opposed by dense AA fire, and the ship maneuvered radically in evasion. Of an estimated 24 attacking planes, 7 were observed to be shot down and crashed in the sea, and others were harassed into making wild releases. The attack lasted about 4 minutes and was pressed home with determination. One bomb hit and pierced the flight deck 20 feet from the forward end. One of the aircraft spotted forward caught on fire and was pushed over the side. Another was blown overboard by the blast. The bomb passed through the forecastle deck and the skin of the ship, exploding just outside off the extreme bow. Bomb fragments pierced the hull in 160 places between the waterline and the forecastle deck level. A second bomb hit the flight deck almost on the centerline ten feet abaft the forward elevator. It is possible that it divided into two parts after passing through the flight deck, as there were two separate holes in the hangar deck.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second hole in the hangar deck was caused by one of several of our own bombs, which were being loaded on planes forward on the hangar deck, being exploded by the bomb hit. In any event, there was one explosion at the hangar deck level, causing blast and fragment damage and casualties on the hangar deck, and making a shambles of the officers' country on the second deck between frames 38 and 54, causing a number of casualties, and starting fired that were quickly under control. There was a second explosion on the third deck at frame 39 in Repair Two, causing numerous fatalities, many injuries and heavy general damage between frames 38 and 64. It is the opinion of the Bomb Disposal Officer that the two explosions were caused by a single bomb which broke in two. His detailed analysis in support of this theory is appended to the War Damage Report, enclosure (C). A third bomb detonated close aboard near frame 129 starboard, cracking the after bearing pedestal of No. 2 H.P. turbine, opening a seam in the side plating to a maximum of three inches extending from frame 123 to frame 135, flooding two empty fuel tanks, and opening a third tank which was full. The ship shook violently as a result of this explosion. Planes parked in Fly I were bounced clear of the deck and the farthest one forward on the starboard side fell over the side. One plane in Fly III was bounced into the starboard 20mm battery.

根據 Parshall & Tully 書中的 Consolidated Operational Log (508頁),「飛龍」、「蒼龍」的中途島攻擊隊在0910才降落完畢,「蒼龍」還多收了兩個小隊的 CAP。這時候即使他們的艦爆都已經準備好了,也不會馬上就開始擺置,因為此時南雲準備同時發出所有的攻擊隊,所以還要等「赤城」和「加賀」的九七艦攻都換完魚雷了,一起擺置(約耗時50分鐘),一起起飛。何況,「蒼龍」在0930及0945各收回一個小隊的 CAP;從0951至1015,「赤城」和「加賀」在收發 CAP,「蒼龍」、「飛龍」也在發CAP,根據前述的批次性,加上都是兩兩同一分隊( CarDiv1及CarDiv2),只會一起動作,自不可能單獨自行擺置。

為何要四艦同時起飛?這是日本航艦作戰準則的基本模式,講求以最大兵力同時出動,並且包括艦攻與艦爆,除了多機種與多攻擊模式讓敵防禦困難外,亦是蘭徹斯特平方律的應用。此準則的訂定與運用自有其戰術上的合理性,不能以事後之明來說山口要求馬上以現有兵力出擊一定是對的。

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四艘航艦收收發發很輕鬆,但讀者都被這個 Log 給騙了,因為這個 Log 太過簡略,實際上日本艦隊的對空戰鬥從 0922 一直持續到 1020 都沒有停,在這期間兵裝作業受到很大的延誤,四艘日本航艦完全沒有時間開始擺置!

對這段期間的日艦行動,可以參考 Japanese Story of the Battle of Midway (A Translation) 裡面的 2. Outline of Events (Excerpts),從 5 June 0618(即夏威夷時間 June 4 0918) 開始。


Parshall & Tully 書中亦引戰史叢書稱此正式戰史裡說所有攻擊隊還在機庫,但沒有詳細出處。我查到的出處應該是在《戰史叢書・卷43・ミッドウェー海戦》第329頁:

「被弾当時各空母はまだ攻撃準備中で、一航艦の兵装復 旧 (O四四五発令、雷装へ)も完成していなかった。....

これより先〇七二三、南雲長官は上空警戒機を増強す るため艦戦は準備でき次第発艦するよう命じた。この命 により発進できたのは、被弾した三隻の空母のうち「赤 城」の一機だけであった。この一機の発進は「赤城」が 被弾する直前であった。」

所以,美國飛行員報告看到甲板上的飛機,應該就是「赤城」根據是南雲命令加強 CAP 而正準備放出的零戰,因美國帶頭俯衝的領隊(他們視線最清楚,沒有砲火或炸彈煙塵干擾)都稱沒有看到有其它飛機。這就是因為 CarDiv1 還沒完成魚雷換裝,CarDiv2 自然也不會開始擺置的緣故。

4. 根據 Parshall 的敘述,最理想狀況下大約要花40分鐘將已有油彈的99艦爆和零戰擺置完成開始起飛,「飛龍號」是否有可能在30分鐘內完成擺置起飛?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Parshall & Tully 對日本航艦作業的描述基本無誤(我有疑問的是九九艦爆只在飛行甲板上裝彈一事),但是他根據的主要是對「赤城」、「加賀」、「蒼龍」三艦的瞭解,我記得他書中的敘述還特別列出這三艦的名字,當時還在想為何沒有「飛龍」?後來才瞭解,「飛龍」雖然號稱是「蒼龍」級,但跟前三艘都不一樣,可以說是自成一級!

Parshall & Tully 根據前三艦的設計來解釋日本航艦機庫配置和作業程序,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限制因素就是前三艦的後升降梯太小,摺翼後的九九艦爆(寬 10.932公尺)無法使用,只能用前部及中央升降梯,也因此將其收存於機庫中部,擺置時也只能從中央升降梯送到飛行甲板來。九七艦攻因摺翼後較窄(僅 7.3公尺),反而可以使用後升降梯,所以收存於機庫後部。

艦名

前升降梯

中升降梯

後升降梯

赤城

11.73m x 12.95m

11.43m x 12.57m

12.80m x 8.41m

加賀

11.48m x 12.01m

10.67m x 15.85m

12.80m x 9.58m

蒼龍

9.68m x 16.00m

11.51m x 11.99m

11.79m x 10.00m

飛龍

13.00m x 16.00m

13.00m x 11.99m

11.79m x 13.00m

*註:以上升降梯尺寸皆是長 x 寬。



但是,「飛龍」在建造(1936)之前正碰到「四艦隊事件」(1935),日本海軍在檢討之後,設計改變甚多。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中央及後升降梯的尺寸差不多,都可以用來升降摺翼後的九九艦爆。而「飛龍」的設計經驗被「翔鶴」、「瑞鶴」借鏡,一樣也是使用同大小的兩個升降梯。 雖然看到過「飛龍」的機庫布置圖仍把艦爆放中間,艦攻放艦尾,可是個人一直在想應該不會這麼浪費這升降梯的能力,把艦攻放下層機庫,艦爆放上層機庫不是很好嗎?可以同時使用兩個升降梯擺置。在某些中文資料中似乎也有「飛龍」上層機庫是艦爆的說法,只是該作者似乎認為是因為上層機庫放不下艦攻的緣故(?),因為對日文資料研究不多,無法置評。 Parshall & Tully 認為升降梯的 cycle time 要40秒,不過兵頭二十八的看法跟他不一樣,他說「蒼龍」、「飛龍」設計時曾考慮到此問題,所以比較快,估計中途島海戰四艦平均約30秒。這也就是說其中最新的「飛龍」的升降梯可能是最快的。兵頭二十八給了「翔鶴」升降梯的性能數據,每分鐘55公尺,兩層機庫上下最大移動距離9.55公尺,單程 10.4 秒。「翔鶴」開始動工只晚「飛龍」一年,二者的升降梯速度應該是很接近的。所以「飛龍」升降梯 cycle time 有可能少於30秒。 再來就是距離問題。「飛龍」中央升降梯比較偏後,距離飛行甲板後端不到 90 公尺,可以少走幾步路。更何況若是九九艦爆在上層機庫且兩個升降梯都可用,那所需擺置時間要更短。 至於暖機時間,20分鐘是一般標準,是為了充分暖機,減少故障,提高生存率。但在這個時刻,山口都已經不顧還在防空戰鬥中就開始擺置,已經要去拼命了,少暖機個5分鐘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綜合來看,比較快的升降梯速度,若是加上艦爆在上層機庫,能同時使用兩個升降梯,再把暖機時間稍減個5分鐘,「飛龍」的確有可能在30分鐘內擺置完成開始起飛。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