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俠五義》《小五義》小考


《小五義》是《三俠五義》的續書。據稱為清末說書藝人石玉昆所述。

石玉昆(約一八一○年至一八七一年),字振之,天津人,咸豐、同治間著名說書藝人。其說唱之《龍圖公案》,今猶有傳抄本,唱詞甚多。後有人在此基礎上,刪去唱詞,增飾為小說,題為《龍圖耳錄》。光緒年間,問竹主人又加以修改潤色,更名為《忠烈俠義傳》,又名《三俠五義》,均為一百二十回。首刊於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年),署石玉昆述。卷首有問竹主人序及退思主人、入迷道人二序。

據評書藝人世代相傳,石玉昆受禮親王之託,以明清以來流傳的包公審案故事為基礎,根據王爺家掛著畫中的鍾馗與蘭花、玉貓、掛畫釘子及家中的老鼠,構建了書中的主要正反派人物,以三俠五義輔保包拯除暴安良、懲奸除惡為情節主線編綴成書。

後來,清人俞樾(一八二一年至一九○七年)加以增刪修訂,認為原書第一回「狸貓換太子」事,「殊涉不經」,遂「援據史傳,訂正俗說」,重撰第一回。又以三俠即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實為四俠,增以小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諸葛沈仲元共為七俠;原五鼠即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仍為五義士,改書名為《七俠五義》,於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年)作序刊行。所以今有《三俠五義》、《七俠五義》兩本流傳。

《小五義》並不是《三俠五義》的單純延續,而是在《三俠五義》的人物背景上進一步發展。《小五義》的前四十回與《三俠五義》一百二十回中的後二十回一樣都是眾俠破君山的故事,但是過程情節不相雷同,而詳細程度也相去甚大。《小五義》四十回後引入小五義的故事,活潑生動,文字粗率有趣。所謂「小五義」是指;鑽天鼠盧方的兒子盧珍、徹地鼠韓彰的義子韓天錦、穿山鼠徐慶的兒子徐良、錦毛鼠白玉堂的侄子白芸生和北挾歐陽春的義子艾虎。四十回之後以破銅網陣為綱,而又穿插沈仲元挾持巡按顏查散而眾俠分頭找尋的故事,在這過程中依次引出小五義。最後諸俠找回了顏查散,聚集襄陽,一起去破銅網陣。

《小五義》最早的刻本是清光緒十六年(一八九○年)北京琉璃廠文光樓刊本。胡適先生曾對這些章回小說下過功夫考證,認為《三俠五義》與《小五義》並非出自同一作者之手,而懷疑文光樓主在《小五義》序中所說的來源並不可靠。但是仔細閱讀文光樓主的序,可以發現胡適先生似乎懷疑過頭了。

文光樓主說:「友人去不多日,即將石先生原稿攜來共三百餘回,計七八十本,三千多篇,分上、中、下三部,總名《忠烈俠義傳》。原無大小之說,因上部三俠五義為創始之人,顧謂之大五義,中、下二部五義即期後人出世,故謂之小五義。余翻閱一遍,前後一氣,脈絡貫通,與坊刻前部略有異同…………因有前刻三俠五義,不便再為重刊,茲特將中部急付之剖厥,以公世之同好云…………」

石玉昆是說書藝人,有師承、有門徒,自然會有稿本根據。但是這稿本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隨經驗、聽眾反應添刪;而流傳在外的方式,無非是一些文人透過關係取得抄本,然後再經他們修改潤色刊印。《三俠五義》就是如此,入迷道人序說:「辛未春(一八七一年),由友人問竹主人處得是書而卒讀之,…………草錄一部而珍藏之。乙亥(一八七五年)司榷懷安,公餘時重新校閱,另錄成編,訂為四函,年餘始獲告成。去冬(一八七八年)有世好友人退思主人者,…………攜去,…………付刻於聚珍版。…………」

問竹主人何時得到稿本的時間不詳,但根據上序,《三俠五義》稿本早於《小五義》稿本近二十年或更久是無疑的,要說在這麼長一段歲月間,石玉昆對說書內容不做添刪,實在說不過去。試想,如果石玉昆真如傳聞一樣,能夠把《龍圖公案》的五鼠妖改出成五義士的故事,那麼在二十年間,從百多回的版本發展到三百多回,有新的人物、新的情節,也不是不可能。

再從文字來說,文光樓主說:「與坊刻前部略有異同」,這個前部也就是上部(前刻《三俠五義》)。我們不知道入迷道人到底改動了多少,更不知道他所根據的稿本的原貌。不錯,《三俠五義》的文字較為優美,文氣較為連貫,《小五義》較口語化,也較粗率。但這其實更證明了《小五義》更接近說書人的原來活潑神貌,而非文人墨客潤色後的優雅。

因此,胡適先生對《小五義》來源的懷疑其實是靠不住的。

張貼留言

0 留言